近日,江苏扬州仪征市法院发布《关于家事纠纷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将矛头直指当下影视剧对“包二奶”“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刻画,认为对这些情节的刻意渲染是诱发离婚纠纷频繁发生的元凶。这一说法引发热议。
到底是影视作品中的拜金主义、包二奶情节过多释放了人们心底的恶魔?还是现实生活的乱象纷争给影视作品提供了太多创作素材?
法院:影视剧低俗化成婚姻“隐形杀手”
根据仪征市法院公布的报告,2009年至2011年间,仪征法院受理的各类家事案件较为平稳,平均每年都在700件到800件,其中,离婚类纠纷所占的比例最大。
法院报告认为,与传统引发离婚的诸多原因相比,当下的离婚案件以夫妻忠诚义务问题最为显著,婚外恋、第三者插足、网恋、一夜情等“婚姻杀手”尤为突出。结合大量案件审理材料,法官分析,一些影视剧的低俗之风正对年轻人婚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份调研报告引用几起案例批判低俗影视的“罪状”,认为不少电视剧、电影等文艺作品的创作中一味讲求娱乐化和庸俗化,着意刻画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对“拜金主义”“性解放”“包二奶”“绝对个人自由”等与家庭道德风尚相悖的价值观不予以抵制,反而刻意渲染。这些有悖社会伦理道德的宣传,使一些人因约束力差而极易堕落腐化,也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着负面影响。
盘点荧屏“婚外恋”何其多
根据仪征法院列举的“数宗罪”,记者盘点了近年来上映的中国影视作品,这其中“婚外恋”“二奶”等情节占有重要戏份的影视剧数量着实不少。
“人情债,我肉偿啦!从现在开始我就步入职业二奶的道路了!”2009年上映的电视剧《蜗居》“雷语”频现,该剧因涉及房奴、二奶等敏感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剧中的“职业二奶”郭海藻成长于书香门第、毕业于名牌大学,却靠着与官员偷情住进大房子、不再为钱发愁,过上一段短暂的“幸福生活”。
郭海藻虽然最后没有得到个好结局,但“职业二奶”这一角色还是在年轻人中引起热议,不少人感叹《蜗居》是一部让“80后”美女想做“二奶”的电视剧。
果然,自《蜗居》之后,影视剧中出没的“小三”有增无减。从《谁懂女儿心》中有智慧有心计的丁洁,到《牌坊下的女人》中与夫兄发生不伦恋情的寡妇何其贞,不少电视台纷纷将黄金时段“大戏”投向颇具争议的“小三”题材,频频出现的“小三”们掀起一次次家庭危机席卷荧屏。
“小三”火爆荧屏已成为一大收视现象;依靠“纠结”的婚外恋和“狗血”剧情吸引观众也成为各大影视剧的一大“法宝”。2011年上映的电视剧《回家的诱惑》刻意集合“小三”夺夫、原配“变身”、殉情等离奇剧情,硬是打着“伦理剧”大旗抓住一大批年轻观众的眼球。虽然收视不俗,但这样的“家庭情感大戏”怎一个“乱”字了得。 一位观众表示,太多烂俗的电视剧善于揭示婚姻中的丑恶与无奈,却又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很是让人泄气。
板子是否敲对了地方?
荧屏乱象的确存在,然而究竟是否如法院所说引发了离婚率的上升?把部分人畸形的婚恋观怪罪到影视剧的身上,这个板子是否敲对了地方?
南京师范大学影视系副教授白小易认为,国产电视剧从《来来往往》开始,婚外恋题材频繁出现。但对比最初对婚外恋中小三持否定态度,近段时间开始,作品的主题日益“跑偏”,不仅对“小三”大肆同情,甚至开始探索到底如何才能让妻子和情人和平共处。
“电视是大众消费最多的文化产品,因此在荧屏上表现过多的婚外恋、拜金主义一定会产生负面影响。但对于荧屏的指责也只能停留在道德层面,毕竟影视作品仍是现实生活的投影,有赖于现实生活提供丰富的素材,简单地把离婚率归结到影视剧身上,的确有点‘用力过猛’。”白小易说。
“同样的题材,痴男怨女看到了爱情,社会学家看到家庭伦理,编剧导演看到了戏剧冲突,不同的角度对于同一题材的表现是千差万别的。观众永远期待更纠葛的人物关系和更多重口味的剧情,即使婚外恋、性解放等问题在生活中的确存在,但对这样的题材该如何表现,是正视还是放大?是批判还是褒扬?影视剧创作者显然应当亮出立场、守住底线。”业内人士章杰表示。
有关专家认为,虽然法院把婚外恋归咎于影视作品似乎有点“越权”,但扫除荧屏低俗之风,的确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影视编导不该丢弃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该“化腐朽为神奇”,在作品中大煽“婚外恋”之风,对那些没有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内容又很庸俗的要坚决剔除;其次,播出机构应当有社会责任感,而不是为了收视率对一些低俗影视作品推波助澜;第三,电视剧审查部门应当对此类题材进行严格把关,文化管理部门则应当对此引起重视,正确引导。(记者蒋芳、王珏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