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链变得更加规范 “三鹿”事件催生奶业变局 |
2009-04-30 |
|
“三鹿”事件催生大连奶业变局
记者李小华
大连日报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污染事件犹如奶业市场发生的一场地震,迅速波及全国奶业市场,大连奶业也在这场席卷全国的冲击波的作用下酝酿着一场变局:散养养殖模式逐渐走向消亡;产业链变得更加规范;地产奶业龙头企业抓住机遇扩大产能……
万头散养奶牛寻找出路
9月22日,位于金州区三十里堡街道的一个大型原料奶收购站点,数十位来自四面八方的奶农脸色凝重,他们正在面对一个难以接受却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一个装有20吨原料奶的奶罐车正通过管道往水泥池里倒奶,乳白的原料奶汩汩地流入池中,等待进一步销毁。对广大奶农来说,这些奶液仿佛是自己的血液,非常心痛却又很无奈。受“三鹿”事件影响,原来在我市抢购原料奶的伊利、蒙牛等外地乳制品加工企业突然宣布停止收购散户原料奶,而由于散户奶不可控的风险性,大连乳制品企业也不敢轻易收购,散养奶农不得不独自承受这种突如其来的损失与风险。奶农张捷三家里养了40多头奶牛,原本可以为家里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如今每天却要损失700多元。更让张捷三发愁的是,由于没钱买饲料,必须尽快为40多头奶牛寻找出路。和张捷三一样,我市还有1112户奶农在为自家的奶牛寻找出路,涉及奶牛近万头。
集约化饲养成散养奶牛新归宿
连日来,位于金州区石河街道的五十里奶牛饲养小区陆续接收当地散养户的奶牛,小区的奶牛饲养量已经超过800头,基本达到了小区承受的负荷。小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三鹿”事件发生后,蒙牛和伊利只收购集中管理可控的原料奶,很多散养农户不得不寻找规模饲养小区寄养,一时该小区奶牛饲养量迅速增加,其他要求寄养并检验合格的奶牛不得不转运到普兰店的规模饲养小区。据介绍,普兰店的饲养小区目前已经圈养了1200头奶牛,还能增加500头的饲养规模。据了解,寄养在小区里的散户奶牛,除了养殖成本费用外,小区在收购原料奶时可以获得每吨200元的管理费用,受到原料奶收购企业和农户的双重欢迎。
据了解,我市目前共有奶牛2.85万头,而可以容纳百头奶牛以上规模的饲养小区只有27个,小区规模远难以满足散养奶牛的饲养需求。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的背景下,集约化养殖将渐成趋势,也将迅速成为我市散养奶牛的新归宿。作为我市奶牛饲养的集中地区,日前,金州区计划筹资亿元建设10个标准化规模奶牛饲养小区。
健全加固奶业产业链条
添加检测设备、规范收购环节、清查饲料市场……“三鹿”事件发生后,围绕奶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连日来,我市相关政府部门正全方位检查部署,进一步加强我市生鲜牛奶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在日前召开的地产奶业座谈会上,相关部门指出了我市奶业发展存在的漏洞:自检设备不足,散养奶牛食用饲料市场难以把关,规模养殖度低,奶牛饲养抗风险能力差等。大连奶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形成一条更加坚固完善的产业链条。在逐渐引导散养奶牛走向集约化饲养的同时,目前,我市正在启动对奶牛饲料新一轮的全面清查。
地产乳制品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在光明、伊利、蒙牛等多个全国规模性乳制品加工企业遭遇“三聚氰胺危机”时,目前尚未查出任何质量安全问题的地产企业三寰乳业成了本地消费者的首选。据了解,三寰鲜酸牛奶的市场销售量在“三鹿”事件后提高了20%多,日销售量接近80吨。
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市液态奶的日消费量达到400吨,地产乳制品企业的加工能力为200吨。在外地品牌企业的价格和品牌的双重挤压下,地产企业的加工量只有70余吨,远远低于市场需求和实际加工能力。“三鹿”事件在使全国奶业市场进一步规范的同时,也给地产企业一个发展壮大的机遇。相对全国性规模乳制品加工企业,地产企业没有品牌和价格优势,但在产品新鲜度和质量管理上更有保证。据了解,长期以来,一些小型地产企业主要靠新鲜度赢得部分消费者,“三鹿”事件将使更多的消费者改变过去一味迷信品牌,可能转而消费安全可控并且新鲜的地产牛奶。据大连三寰乳业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日加工能力超过150吨,此次事件将进一步释放原有的加工能力。但随着产能的扩张,需要新增加的非合同奶源的收购却成为企业面对的一大难题,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去协调规范并加强检测。大连心乐乳业也面临同样的难题,虽然产能是目前实际产量的3倍,但为了百分百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也不敢轻易去收购散养农户的原料奶。
我市地产奶企负责人一致认为,在全国奶业一片危机面前,地产乳制品企业要发展壮大,还需要政府部门保驾护航。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