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伙误入圈套 他用亲身经历揭开了传销“画皮” |
2009-04-30 |
|
四川小伙小邢误入老乡圈套,身陷隐藏在沈阳的一个传销窝点,几经周折逃脱后在沈阳铁警的护送下安全返乡。
9月18日,小邢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在感谢沈阳警方的同时,以亲身经历告诫广大读者,千万别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美事!
千里求助
半个月前,记者接到一个从四川德阳打来的求助电话。电话中,邓女士焦急地告诉记者,她的同事小邢几天前来沈求职,音讯全无。
记者试图联系小邢,但他的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隔天下午,邓女士再次打来电话,她说小邢在QQ上留言,说他进了一个销售集团,现在出入不便。接连几天,记者都往小邢手机上发短信,希望与他取得联系。
误入圈套
9月12日,小邢给记者打来电话。经过一周的斗智斗勇,他离开了那家“公司”。
9月14日上午,记者见到了小邢。小邢说,来沈之前,他刚在德阳一所中专参加工作,每月有近两千元的收入。那么他为什么不远千里来沈阳求职打工呢?
“一个朋友告诉我这边有一个国有企业需要人手,过来可以做销售助理。”能到知名的企业上班,确实令人向往,小邢只身来到沈阳。不过一到朋友推荐的工作地点,他的心就凉了。
这并不是朋友口中的国有大公司,而是一个简易的二层小楼,一群人在上课,个个很兴奋。小邢当时就翻了脸,“不是让我上电子厂吗?为什么来这里?”
朋友干脆地说:“如果我直接叫你来每月挣19万元,你信吗?”
天降馅饼?
月薪19万元,可真是一个天文数字。看着把自己骗来却理直气壮毫无歉意的家乡好友,一向老实的小邢也来了倔脾气,推开朋友就要走。
突然间,小邢身边围上来几十人,连拉带拽让他留下。好汉不吃眼前亏,小伙子软了下来。小邢答应不走,他们的态度也缓和下来,把小邢送到离“公司”不远的集体宿舍,途中,他趁着上厕所的机会,把银行卡藏在了厕所外的草丛里,身上只留下几十元钱。
宿舍里住了十多名男女青年,这些人很热情地招呼他。“刚来时还有人帮我洗袜子、洗衣服。”热情的同龄人让小邢的警惕性开始降低。一天,一个女孩把他手机拿走了。“他们说如果把手机给你,你会跟别人说这里是传销团伙什么的。”
没了手机,小邢与四川家人失去了联络,而且时刻都有人在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洗脑”经历
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1点是培训时间,这期间培训室里整齐的欢呼声和鼓掌声从未间断。每个人的嘴里都像念咒语一样,不断地高声重复着19.2万这个数字。
每堂培训课都由一名中年女人主讲。她不断地解释一连串复杂的数字算式和金字塔般的营销模式,说只要交3000元钱,就成为公司会员,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你每叫来一个人,就会提成435元,等达到3000元钱时,每人提成600元,直到市级代理、省级代理,最后能挣到19.2万元。”
“我不能接受用这种方式骗别人过来。”小邢断然拒绝了公司入伙的邀请,并开始抗拒上课。这时,原本和颜悦色的伙伴来了个大变脸。“我不去听课,寝室负责人就说要打我。”为了安全脱身,小邢多次提出要出去转转,同寝的男青年时时监控着他的动向。
小邢找机会甩掉了盯梢,迅速到一家网吧给远在四川的同事发去了求助信息。
揭开“画皮”
趁着一次外出机会,小邢逃脱了这个群体,但他的朋友固执地留在那里,让他无法感到轻松。于是小邢找到记者,希望能让自己的朋友迷途知返。他领着记者再次返回那里。在“公司”宿舍外,小邢多次遭到不明来历者的骚扰。
在小邢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公司”的经营场所,一幢二层小楼。一楼的室内只摆放了一个柜台、一个沙发和几盒胶囊。一个中年妇女恶狠狠地冲出来,一把抢过了记者出示的证件,野蛮地阻挠记者采访。
这个阻挠采访的中年妇女,就是公司的培训课堂上受人尊敬的“省级代理”。当记者现场报警后,这个“收入颇丰”的代理仓皇地锁上大门,搭乘一辆三轮车灰溜溜地跑掉了。几分钟后,警方到达现场。向小邢了解了相关情况后,立即赶往该“公司”员工宿舍进行进一步调查。
刚刚还气焰嚣张的那些人,面对民警一下子都不知去向了。警方表示,他们会时刻关注这个涉嫌传销的团伙的动向,并联合当地工商部门展开进一步的调查。
平安返蜀
为了确保小邢的安全,记者联系了沈阳铁路警方,一路护送小邢返回四川。
截至记者发稿时,小邢已经安全地返回了四川德阳。小伙子在火车上度过了一个特殊的中秋节,这几天,他先后经历了朋友的欺骗和同龄人的疯狂,面对快速致富的诱惑,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觉得,沈阳的这段求职经历是一段终身难忘的遭遇,这段经历将永远教育他踏踏实实地生活。本报记者 徐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