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搜索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辽宁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
政治人物:胡锦涛
·
政治人物:吴邦国
·
政治人物:温家宝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
商贷转公积金贷款条件有限 交多
·
盘锦警方破获“2003.9.13”抢劫
·
昨养老金调整到账 沈阳人均退休
·
沈抚轻轨今年7月正式通车 轻轨
·
我的车牌我做主 沈阳推行“小型
·
大连城市建设规划及展望
·
沈阳黎明地区改造启动 "黎明新
·
银行防抢演习 3分钟!保安制服
·
沈阳市养老保险管理中心:有无工
·
沈阳推公积金“11条新政” 商贷
沈30对夫妻共庆“珍珠婚” 结婚三十年细数幸福
2009-04-30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在悠扬浪漫的歌声中,来自全市30对1978年登记结婚的夫妻,亲密地挽在了一起。30年,他们风雨一同走过,他们的爱情也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起走过了30周年。 10月25日,30对老夫妻带上结婚时的老式缝纫机、老粮票、老照片、旧衣服,聚在一起,欢庆结婚30周年“珍珠婚”的到来,一起细数30年里由清贫苦涩逐渐富足甜美的故事。 老伴的大衣柜已装不下衣服了 衣 从不变的工作服到各色休闲装 “这张是1978年结婚时拍的结婚照。”“这是1988年结婚十周年的照片!”“这张是1998年拍的。”“这张是今年30周年拍的!”家住大东区的田丰和爱人毕淑琴给记者展示着他们每隔十年拍摄的结婚纪念照片。 从蓝色料子的工作服,到现在剪裁一流的唐装,照片从黑白到彩色。照片中,田丰夫妇虽多了几丝白发,但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甜蜜。看着照片,田丰看看老伴说:“在我眼里,我老伴无论穿什么都是最好看的!” 田丰和妻子是在1978年5月20日结婚的。“那时老伴就是美女。可因为那个年月,每个家庭生活都不富裕,再加上没有那么多颜色和款式的衣服可挑选,她的美都被藏在蓝、灰、绿的颜色里了,我觉得很可惜。”田丰说,他刚结婚时和妻子两个人的衣服都填不满家里那小小的衣柜。“就是两人的工作服,外加一件中山装。没有其他的衣服了!”田丰笑谈。 “妻子在服装进出口公司工作,虽然她接触服装也喜欢打扮。但那时毕竟工资有限,两个人还需要照顾家中的老人。”田丰说,那时他和妻子两个人月工资不足80元。生活比较清贫,也就没顾及穿着打扮。改革开放后,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对服装的要求也就提高了。“从工作服到西装、休闲装,从军绿色的裤子到时髦的紧身裤、喇叭裤、八分裤等等。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开始注重穿着了。”田丰说,现在退休在家的他,也比较讲究穿,在家穿居家服,锻炼时穿运动装,周末放松穿休闲装。 “现在,我家三居室,三个整体衣柜,却放不下我和老伴的衣服!从名牌休闲装,到上档次的西装、羊绒衣服,还有最贵的裘皮大衣呢!”田丰笑着说,每到换季时,他和老伴都为整理衣服发愁。“现在老伴参加朋友聚会、走访亲朋都要在家一件又一件来来回回地试衣服。这么多衣服,老伴都不知道穿什么好,还会感叹缺衣服呢!”田丰说,每当他看着老伴对着镜子一件件地试衣服时,心里都觉得很幸福。 田丰夫妇十年一拍结婚照 三十对夫妻欢聚在一起 曹淑敏讲述家里从骑自行车到开上汽车的幸福过程 现在时兴吃健康餐 食 从天天咸菜缸到品尝文化大餐 “天天生意都火!”沈北新区马刚乡中寺村的王守绵和妻子在村里开办的“农家院”旅游一直很火。从坛子菜到文化餐,王守绵见证了这其中的演变。 王守绵1978年5月1日与妻子登记结婚。“那时候家里困难,结婚没有像样的家具和摆设,印象最深的就是,家里摆着大中小型的坛子。那便是我家四口人的主菜。”王守绵说,那时我家住在70平方米的瓦房里,家里的坛子能占据半间屋,坛子里腌着一些萝卜之类的小菜。“家里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坛子菜,一年到头基本上连点油星也找不见。只有过年时,才能真正尝到点儿肉味儿!”王守绵回忆。 王守绵指着一张张粮票、市城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居民煤柴供应证说:“那时候都是生产队分粮,分到的多是苞米、高粱一类的主食。”改革开放以后,市场供应的丰富了,票证也逐渐取消了。“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定后,我家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餐桌上也变得丰富多彩了起来!不久后,我和爱人在区、乡政府的扶持下,率先干起了农家院旅游。” 提起“农家院”,王守绵话题就多了。“没想到会那么火。”王守绵说,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城里人纷纷来到农村,吃农家饭,住热炕头,采果摘菜,寻求的就是绿色健康的饮食。王守绵说,从1978年到2008年,告别了坛子菜,不愁温饱。家里也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彩电、空调、电脑、冰箱一应俱全,家里也由瓦房换成了别墅,生活越来越好。 从住“忧房”到住上“优房” 住 从7人一间屋到百平方米大房老两口住 家住铁西区北一东路新湖社区的王旭和爱人也是在1978年登记结婚的。如今,他和老伴在心仪的地段购买了一套115平方米的大房子,孩子也嫁为人妻,百平方米大房子就由他和老伴两人居住。 “现在住房真是够敞亮了!”王旭回忆结婚那年,不仅想起了心酸往事。“我和老伴结婚那年,没有房子住。和岳父、大姨姐一家,共7口人同住在3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里。虽然是个楼房,但低矮潮湿,加上7人同住十分拥挤。冬天挤挤暖和,但夏天屋里可以说是透不过气来。”王旭说,那时7人同住难免有些尴尬,房间不够,每晚睡觉换衣服都需要拉帘,将房间隔开。 直到1990年,王旭从部队转业分到了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我激动的一夜没睡!”王旭说,那时看来60平方米是间大房子,有独立的卧室,没有独立的厨房,独立的卫生间,孩子也有自己的房间,太幸福了!“当晚,我家特意好好地庆祝了一番!”王旭回忆说,那时候福利分房,对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来说,退休前分套6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已经很容易了! “没想到住房的条件越来越好。福利分房转向商品房后,2004年我家购买了一个新建的小区。”王旭说,小区里配套设施齐全,绿化好景色也优美。每天傍晚,和老伴在霓虹灯下,在小区里遛弯时都会觉得分外幸福。 永久自行车是娘家攒一年的辛苦钱 行 从两轮自行车到四轮名牌轿车 “那年婚礼,我们是自己骑着自行车去的新房!”回忆起结婚那会儿,家住于洪区碧桂园的曹淑敏笑着说,那天迎亲队伍就是自行车队伍,虽然人不多,但走在街上也很惹眼,尤其是她当时骑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更引人注目。别小看那辆永久自行车,曹淑敏说,那是娘家积攒了一年的辛苦钱,也是她的嫁妆。 曹淑敏是沈阳铁路机务段的一名乘务人员。1978年7月与爱人结婚。“记得很清楚,那时谁能有辆自行车也是让人羡慕的事。那时自行车款式也单一。我清楚地记得那辆就是绿色的,二八横梁自行车!”曹淑敏说,那时候公共汽车也都很少,还是那种“大辫子”,那时一辆自行车200多元,很多家每月只挣30多元钱,买自行车都是需要攒够一年的钱。 “老伴喜欢车,实行改革开放后,手头宽绰了一些,便把家里的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曹淑敏说,家里在1989年时买了一辆摩托车,接送儿子放学。“那时候,老伴天天把摩托车擦得铮亮。他还一直和我说,啥时候能有一辆四个轮子的车开开。”曹淑敏家的开车梦在2000年实现了。“那时周围邻居、同事朋友都陆续有了私家车。我家也买了辆面包车。”如今,曹淑敏正打算学开车了。“咱家现在就我没车开了、老伴有驾照,儿子参加工作也有了车,儿媳也有辆车。”曹淑敏说:“以前出门打车都觉得奢侈,现在家里已有了三辆车,去哪都很方便。” “这可不行呀,我也得学。学会了也要开上小轿车!”曹淑敏笑呵呵地说。
上一篇:
出境游“抄底”正当时 沈阳旅行社酝酿欧洲购物旅
下一篇:
辽宁最大规模异地招聘在上海举行
[
打印此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相关链接
·
和珍稀植物亲密接触 沈阳植物标本公园免费
·
沈阳市招募清洁环境服务志愿者
·
“十二五”沈阳将开建三条地铁线路
·
浑南新区:立体化整治环境
·
9日,沈阳全民卫生清洁日
·
沈北新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
沈阳上半年慈善筹款850余万元
·
感受沈阳地铁 地下17米列车疾驰如风
·
盛世盛宴——中国沈阳首届动漫电玩节探秘
·
全沈阳市中小学校舍将逐栋“体检”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国
图工程
国
礼系列
国
情图鉴
国
史图鉴
国
学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