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眸30年”百姓财经故事 浑南七年实现历史性跨越 |
2009-04-30 |
|
关键词
开发浑南:着眼未来的战略决策
宽阔整洁的浑南大道
沈阳奥体中心五里河体育场
浑南住宅小区里的健身室
在沈阳市浑南新区世纪新城社区,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搬迁到这里生活。 10月24日,社区业主委员会副主任郑志庆说,在他家楼上,就有两对老夫妻从浑河北岸搬迁到这里养老。郑志庆说,便捷的交通,完善的服务设施,优美的环境,浑南已经成为沈阳一块非常适宜人居的区域。
7年前的浑南,阡陌纵横,平房连片,牛羊映着斜晖,尽是乡野景象。而7年后的今天,浑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绿树花丛遍地,路网桥梁宽阔笔直,人民生活在小康路上快速前进。
变化来自于7年前的一项重大决定。 2001年10月16日,沈阳全面开发浑南新区战略启动,沈阳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做出了依托沈阳国家级高新区,全面开发建设浑南地区的战略决策,组建了浑南新区。浑南新区建成后,将是一座集产业、科研、生产、教育、金融、商贸、居住、旅游及生活服务为一体,功能齐备,相对独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区,成为沈阳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示范基地、高新技术的研发孵化基地和吸引海内外创业者的人才高地。
据浑南新区管委会介绍,新区这些年以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和体制创新为主线,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7年来,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25%的速度递增。去年,浑南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0亿元,同比增长23%,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7亿元,同比增长19.8%。
大时代
七年实现历史性跨越
推进社会保障事业是每一个新城区必须面对的问题。记者从浑南新区管委会获悉,自从新区开发建设以来,就一直关注民生,重视就业、医疗、社保工作,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已有8个社区9648人参加养老保险,已有1500人领取了养老金,全区安置转岗就业16247人,参加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8338人次。2005年5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全区启动,当年参合农民就达到174565人次,参合率达到98%。2005年至2007年,合作医疗统筹基金总额达到679万元,今年合作医疗投入又比上年增加一倍,筹集资金总额572万元。
10月24日,世纪新城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晓燕介绍说,其实,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很直观地体现了浑南新区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失地农民刚入住世纪新城的时候,还保留着旧有的生活观念和作风。比如把草坪开荒种蔬菜,在自家搭火炕,甚至把牛羊等大牲畜在小区绿地上放养。社区从各个方面入手,改变他们过去的生活习惯。针对一些人无法就业,社区办培训班教给他们技能,浑南新区的劳动力市场还特意选址在世纪新城附近。今年,社区通过开发就业岗位,使得沈阳奥体中心五里河体育场的保洁岗位,有近70%留给社区居民,有的居民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得到了升职。
教育文化设施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 7年前,浑南新区成立之初,26所中小学散落于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校舍陈旧,很多课程由于硬件设施不完善而无法开展。现在,新建的现代化学校生均建筑面积达到10平方米,各学校均配置了多功能报告厅、图书馆、室内运动场、室外塑胶操场。7年来,新区共投入400余万元给各社区添置文化设备,投入5000多万元兴建新区文化馆、青少年宫等文化设施。
作为新区,可创作最新最美的图画,基础设施的变化带动起新区的发展。据统计,新区成立以来,投资6亿元修建了16.5公里的浑河南堤,新建了富民桥等大小桥梁19座,建设了机场路、浑南大道、富民南街等道路150多公里,建成大型公交场站6座并开通了12条公交线路。通过路网、道桥、水电等配套设施,使浑南日益成为人们向往的宜居之地。 7年来,新区投巨资新建5个150万平方米农民回迁楼盘,1.9万户、5.4万农民搬迁新居,全区31个行政村已经有30个村完成了撤村建社区工作。
个人志
郑志庆体验的新浑南
10月24日,在浑南世纪新城社区,记者见到郑志庆和付洪伟两位老人。他们都是浑南开发的受益者。付洪伟阿姨原来一直做会计工作,1991年从台安县搬迁到浑河堡村。已经退休的她并没有闲着,还在给企业代理账务。提起近些年来浑南日新月异的变化,她兴奋地说:“过去这里是菜地,如今盖起了高楼;过去的农民,现在成为新的市民,你说,变化有多大啊! ”
相比外来户,土生土长的郑志庆大爷更有发言权。1938年,郑志庆出生在原桃仙乡莫子山村,1962年他所在的工厂精简员工,他迁回营盘村。在他的记忆中,20年前整个浑南地区道路泥泞,遍地是平房,很多地块都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副食的菜地。他说:“20年前在浑南想找到一处楼房很难,说句形象点的话,那时候全是平房,现在高楼一座接一座,我都觉得自己这些年矮了许多! ”
1988年5月,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包括浑南和三好街等一些区域被划进来。当时在世纪新城社区所在的五三乡,除了菜地就是土坯房,连二层楼都少见。经过高新区十多年的建设,浑南多层楼房开始出现,到了2001年之后,更是出现了SR新城、金水花城、伊丽雅特湾等高层楼盘。
2003年12月10日,郑志庆搬迁到沈阳市浑南新区世纪新城社区。郑大爷家里有5口人,按照回迁安置的政策,他家可以分得200平方米的回迁安置房。扣除他家动迁时的140平方米平房面积,郑大爷补交8万多元就可以。郑大爷选择了一套80平方米左右,两套60平方米左右的回迁房。现在,郑志庆住在世纪新城C区一户两室一厅64.5平方米的房子。老人说,他和老伴一人一间屋,谁也不妨碍谁。现在小区里家家都高兴,老人们更是安度晚年。
记者了解到,农民们为了大家而舍弃小家,付出了经济代价,浑南置业公司每年还将返还给失地农民每平方米一角钱的物业费。一年下来,100平方米的房子能省下120元。郑志庆说:“钱虽然不多,但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咱失地农民的关怀。 ”
随着浑南开发脚步的加快,世纪新城周边的服务设施也越来越齐全。在小区刚办理入住的时候,附近的公交车只有214路、272路和荣昌公司的巴士,而现在,又新增了333路、286路、105路、502路公交车。在购物上,世纪新城内的步行街有300多个业户,附近还有5个中型的超市,居民买菜、买米、买面很方便。在医疗上,原来孤家子镇医院已经改成浑南新区医院,搬迁到世纪新城附近。浑南新区还成立了浑南二校,广纳世纪新城等周边几个居民小区的适龄儿童。
世纪新城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晓燕介绍说,2002年,浑南新区建设世纪新城,包括周边浑河堡、五里台、营盘、南塔街道六队、蔬菜站等村子的失地农民,搬迁到世纪新城居住。目前世纪新城社区共有3831户、1.5万余名居民,其中3/5的人口来自原来的回迁农民。现在,世纪新城内健身器材齐全,重新装修的老年活动室共有三层近300平方米,本月底就可以使用,小区居民可以在这里打牌、下棋、健身。为了帮助失地农民就业,社区通过培训使一批失地农民掌握了电脑操作、水电焊等技术,实现了就业。他们还通过办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来帮助社区内困难的居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王晓强采写、万重摄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