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 在排忧解难中与困难群众心贴心 |
2009-04-30 |
|
二谈开展“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实践活动 辽宁日报评论员
开展“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实践活动,必须紧密结合辽宁全面振兴实际,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在排忧解难中与困难群众心贴心。
多年来,特别是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我省一面全力抓发展,一面倾力解决民生问题,不断加大实施重点民生工程的力度,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我们必须看到,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民生问题历史欠账较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全省农村低收入人口和城市低保户这部分困难群体面临问题较多。有吃、穿等基本生活问题,有看病难、子女上学问题,有农村贫困家庭危房、险房维修改造问题,有城市贫困家庭冬季取暖问题,还有城市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问题等等。这部分群体的困难不能得到切实解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就难以落到实处,全面振兴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就是直接深入困难家庭,针对每户具体情况进行不同帮扶,为他们排忧解难,切实把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里,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为民造福的过程,让全省人民共享全面振兴成果。
走进千家万户,党员干部要认识自身肩负的特殊使命和任务,认真履行好职责,把困难群众的期盼变成自己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要当好调研员,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搞清楚群众生活的真实水平,搞清楚群众困难的真实原因,搞清楚群众内心的真实意愿,搞清楚党群干群关系的真实状况,搞清楚群众对党委和政府的真实意见。当好服务员,从最紧迫、最急需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入手,尽其所能地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当好宣传员,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惠民措施,帮助群众树立脱贫致富信心。当好联络员,及时反映群众诉求,梳理问题,化解矛盾,架起沟通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走进千家万户,党员干部要脚踏实地,树立新形象,努力使实践活动成为体现民心、顺应民意、温暖民生的民心工程。要以亲民爱民的形象去接触群众,以求真务实的形象去了解群众,以敢于负责的形象去取信群众,以真诚热忱的形象去帮助群众。要以个人身份深入困难家庭,与困难群众“认亲交友”,视他们为亲人。要坐到群众的炕头上,与群众拉家常,掀开锅盖看看他们吃什么,到田间地头看看他们做什么,真诚地听他们想什么、盼什么。在相互交流中增进了解,在解决实际困难中拉近距离,在共谋致富路子中增进友谊。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群众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只有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切实为群众谋利益,才能真正和群众心贴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