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辽宁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电子信息产业助推浑南新区加快发展
2009-04-30
  辽宁日报讯 记者刘丽娜报道 中国第一个软件园、第一个国家级软件工程中心、第一家上市的软件企业、第一个超万人的软件企业、第一家通过国际CMM5级认证的软件企业……在这些“第一”的诞生地———沈阳浑南新区,如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再次提速,在3年内,这里将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同时建成东北最大的软件产业基地。   浑南新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它的起步就是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开始的。目前,浑南新区已有电子信息企业约600家,2007年产值147亿元,同比增长20%。拥有中国最大的软件上市企业东软集团,聚集了以东软集团、LG电子、清华同方为代表的一批重点企业。建立了中国唯一的数字医疗设备生产基地,形成CT、核磁共振、彩超、激光成像、PET等五大类数字医疗设备,50余种产品。IC装备孵化园,能够承接IC装备中4类设备和一批零部件的设计加工和制造,如6英寸IC成膜设备(PECVD)、8英寸涂胶显影机(TRACK)、超洁净真空获得系统、真空洁净机械手等,基本形成了从零部件、子系统加工到单元设备和整机制造的全面发展格局。清华同方数字电脑基地、深圳方大半导体照明产业均已投资建厂。浑南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中,有软件企业300余家,其中从事服务软件外包业务的企业60余家,服务外包业务增幅达40%以上;2007年软件产业实现产值55亿元,其中东软集团软件出口达到1.5亿美元,位居全国第一。   浑南新区的起步区———沈阳中国电脑软件城已发展成为中国首批十大“中国特色商业街”之一。生产、研发和销售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年成交额超过150亿元,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科技信息集散地、技术贸易交易中心和高新技术产品销售中心。今年前10个月,浑南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仍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逐渐波及实体经济的态势,浑南新区仍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坚定信心,进一步做强做大电子信息产业。近日,浑南新区作出了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新战略。首先,浑南新区制定和完善了鼓励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在产业基金使用上重点向电子信息产业倾斜,吸引更多的软件企业进入浑南新区投资发展。同时,他们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世界知名软件企业,形成集聚效应。10月31日,世界500强企业、电脑最大的软件企业LGCNS软件外包项目落户浑南新区,将以软件技术研发以及部分电脑软件外包业务为主,服务对象针对国内外顾客,并在中韩之间开展技术培训和软件人才交流,预计3年内,研发中心的员工规模将发展到2000人,产值将达到15亿元,成为LGCNS在中国未来的区域研发总部。这将对加快浑南乃至沈阳IT产业发展,尤其是对软件产业迅速形成集聚效应产生重大意义。浑南新区为软件产业的发展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对规划的电子信息产业区内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用置换出的空间建设软件大厦,实施楼宇招商,全年竣工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在建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同时,为加快电子信息方面的人才培养,浑南新区依托东软集团的技术力量,设立了软件人才实训基地,目前已培训人员近千人。今后每年培训万名软件人才,为驻区企业提供足够的实用型人才。与此同时,在西产业区的软件基地,酒店、宾馆、公寓和电脑场所及设施等与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为区内企业及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浑南新区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软件企业达到350家,产值达到15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将浑南新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软件产业基地,重新确立浑南新区在东北地区软件产业的领先地位。
     相关链接
    · 和珍稀植物亲密接触 沈阳植物标本公园免费
    · 沈阳市招募清洁环境服务志愿者
    · “十二五”沈阳将开建三条地铁线路
    · 浑南新区:立体化整治环境
    · 9日,沈阳全民卫生清洁日
    · 沈北新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 沈阳上半年慈善筹款850余万元
    · 感受沈阳地铁 地下17米列车疾驰如风
    · 盛世盛宴——中国沈阳首届动漫电玩节探秘
    · 全沈阳市中小学校舍将逐栋“体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