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凝聚合力 锻造振兴“第一方阵” |
2009-04-30 |
|
凝聚合力 锻造振兴“第一方阵”
——访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彭林
记者 叶 健
开篇的话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确定了明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基调。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果断提出,全省上下要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增强抢抓机遇的意识,继续巩固和发展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抓机遇、讲科学、促振兴,勾勒出未来一段时期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条。
危机当前,知“危”,更要识“机”。只有从危机之中辨识出机遇、把握住机遇,才能平稳较快地渡过危机,步入更好更快的发展轨道。从今日起,本报推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抓机遇讲科学促振兴”系列报道,对全省各市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布局逐一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反映全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加速振兴的新思路、新举措。
作为共和国的工业重镇、东北地区的门户,沈阳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辽沈战役中,一直冲锋在前。
作为辽宁省的省会、区域经济的核心城市,沈阳同时肩负着自身快速发展和带动周边前行的双重使命。
危机当前,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不仅是沈阳自身摆脱困境的内在要求,更是来自周边城市的共同需要。
因此,在谋划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时,沈阳站在了区域的高度,放眼全球引资源、着眼区域谋发展,不做“一枝独秀”的领跑者,要做带队前行的“领头雁”。
于是,在克服危机、抢抓机遇,实现更高层次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大踏步走来了名为“沈阳经济区”的“第一方阵”。
有机遇、有优势、有信心、有干劲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沈阳已成为东北地区变化最大的城市。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沈阳的发展变化常被看作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晴雨表。在世界经济环境剧烈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沈阳肩负着何种发展使命、如何做到不辱使命?
就此问题,12月9日,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彭林在明亮的办公室里,愉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及下一步如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如何加速推进全面振兴,彭林首先充满信心地说:“我们是有机遇、有优势,更有信心、有干劲! ”
记者: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应对当前的危机挑战,首先必须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沈阳是如何看待危机中的发展问题的?
彭林:危机袭来,沈阳与国内其他城市一样不可能独善其身。但是,面对危机的挑战、肩负振兴的使命,我们感到沈阳责无旁贷,一定要把振兴的大旗举得更稳、举得更高。
金融危机也可能还要延续一段时间,不会马上消退。但是对于沈阳来说,这恰恰是一个发展的机遇。现在,全市上下已经形成共识,既要知“危”,又要识“机”。既要把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分析透,同时也要敏锐地看到机会已经来临,并且要将它牢牢地把握。
同时,对于沈阳而言,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不仅仅是其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有来自周边城市的共同需求。这几年,沈阳经济区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周边城市与沈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打破行政区划、相互高度融合,为实现经济的互动发展开辟了良好的局面。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合作,采取多种措施共渡难关,把沈阳经济区锻造成一个联系更加紧密的整体、一个经济增长动力更加强劲的实体。
彭林的观点,在沈阳市委、市政府近期出台的 《关于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方针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得到了印证。 《意见》分九个方面,在第一方面“加快城乡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中,处处可见“区域协调发展”的身影。
《意见》提出,在铁路建设方面,要加快哈大客运专线、西部出海铁路建设,抓紧开工建设沈丹客运专线(沈阳段)、铁路客专沈阳新客站、沈铁城际铁路(沈阳段)等建设项目。
在公路建设方面,加快实施沈康高速二期、辽新高速、沈彰高速、铁阜高速、本辽高速等工程,开工建设新铁高速、机场高速扩建等工程;加紧建设沈抚二号公路、沈本公路、沈阜开发大道(丹霍线)等沈阳经济区普通公路;加快建设西南连接线、西北连接线、沈营线、沈于线等11条四大发展空间普通公路;开工建设沈康高速连接线、沈彰高速连接线等9个支持县域经济的普通公路项目。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沈阳至抚顺的轻轨2009年实现通车,蒲河新城至铁岭凡河新城轻轨、沈阳至本溪石桥子轻轨等建设项目也将提早启动。
逆境中更需要科学发展的态度
近几年,沈阳市一直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GDP增幅一直处于15%左右较高的速度区间内,2007年更是达到了22.8%。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沈阳市今年GDP增幅将有所回落,但仍将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据彭林介绍,在抢抓机遇、快速发展的决策部署下,2009年沈阳的GDP仍将有可能稳定在两位数的快速增长的通道中。
记者: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对于经济工作而言尤为重要。在抢抓机遇、快速发展的同时,沈阳将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彭林:重复建设、内部竞争、不同地区间产品趋同等等,这些都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速度、轻质量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的问题。沈阳提出抢抓机遇、快速发展,并不以牺牲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代价,而是要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增加效益,并以更好的结构、更佳的效益反过来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
优化发展空间、科学制定产业规划,是我们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最近,市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完善主要几个主导产业的发展规划,装备制造业、汽车产业、光电产业,以及浑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沈北新区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等,都将进一步科学规划。年底前,其中的一至两个规划就将制定完毕;到明年一季度、最晚上半年前,以上全部规划都将陆续完成,形成全市产业的科学布局。
同时,我们还将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加大力度,将三次产业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上,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使全市三次产业产值超过二次产业,使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对于二次产业,沈阳将重点放在三大基地和八大优势产业建设上,铁西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中部汽车产业基地,以及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将成为未来牵动沈阳工业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合理的经济结构,将带来更快的发展速度。 11月28日,沈阳市政府与中航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将把庞巴迪C系列飞机等12个拥有核心技术的重大项目引进沈阳,共同开发建设沈阳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并确定了在五年之内实现沈阳航空产业产值翻一番的发展目标。自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沈阳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为国家级产业基地以来,截至目前,沈阳航高基地已开工、签约和在谈重点项目20余个,总投资约500亿元。
细读《意见》,仿佛可以听见沈阳结构调整加快前行的“咚咚”脚步声。一曰“突出抓好铁西装备制造、东部汽车、航高基地三大聚集区及重点产业基地建设。 2009年全市新开工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500个。”又曰“加快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推进全市27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2009年全市开工建设产业集群(工业园区)项目800个,确保产值超百亿元产业集群达到10个。”再曰“加快重大科技专项建设,重点推进IC装备、高档数控机床、重型燃气轮机等13个重大科技专项”。
无论顺境、逆境,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逆境更需如此。
加大投资力度惠及民生
国家出台扩大内需十项具体措施之后,沈阳市备受鼓舞。拉动内需、加大投资力度的主要思路,与沈阳的市情十分吻合。据介绍,沈阳近几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据有关部门统计,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占比35%以上,而进出口所占比重较低。要保持经济发展势头不变,今后沈阳还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记者:投资力度的增强,换来的是发展信心的提振。然而,要实现将发展信心有效转变成发展实绩,在发展中还须做到以人为本。对此,沈阳有些什么样的考虑?
彭林:今年沈阳市的投资总额预计可达3000亿元,同比增长27%。沈阳的投资总额在副省级城市中排第一位,投资增速的排名也进入了前五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将是沈阳明年工作的主攻方向。保增长、调结构、稳发展、重民生,还要加上一个生态建设,这些是明年沈阳市经济建设总体的思路。
在保持投资强势不变的基础上,沈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环境和生态建设等发展举措,做到以人为本,最大程度惠及民生,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信心、共渡难关。
根据《意见》,沈阳市将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教育事业、文化事业、体育事业、旅游事业等方面的建设;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强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增加农民收入政策;加快环境和生态建设,加强节能降耗工程建设,加快减排和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加大生态城市建设力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