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久前,铁岭市清河区杨木林子乡后杨木村村党支部书记柴国权花领3位“田保姆”到开原朝光村参加了一个水稻育苗现场会,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许多村民就赶到了村部,他们是想把自家的地交给村里的水稻生产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社,也好像其他入社村民一样,能无牵无挂地外出打工。
靠近清河水库的后杨木村有农户550户、水田2400亩。近年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花生产方式使一些农民在选购种子、使用化肥和农药时只顾少花钱、不注重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品种、新技术和机械化的推广。
是让农业生产、村民收入徘徊现状还是发展专业化、标准化农业,给水稻贴上绿色花,使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琢磨来琢磨去,柴国权认定了一个理儿:必须打破条块分割的小农生产格局,实行有组织、专业化的统一生产经营管理模式。
2007年9月,经村民代表一致同意,后杨木村水稻生产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初级意义上的合作经营,的确增加了农民收入,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入社农户的土地这一条那一块,种植品种不一,导致统一生产、统一技术顾此失彼;二是耕地不集中连片,造成“铁牛”有劲使不出。可对于走合作社这条路,村民们却认为没错!
“去年中央出台了新政策,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回是真给咱农民吃了‘定心丸’!”站在村头那一望无际的500亩集中连片水田旁,柴国权信心十足。
土地流转,动土生金。今年2月下旬,后杨木村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再度开始了意义更为深远的农民专业合作。南地、王家坟、下洼子等地块连片的农户自愿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到新的水稻生产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社,使合作社连片水田一下子达到500亩!更可喜的是,他们把相互分割的田埂平整后,将原来的500小块稻田池子改成了50块大池子,仅此便净增水田花积50亩!
“这回我家那5台农机全能派上用场了!”已在合作社当上“田保姆”的林宽新笑着说。
村党支部书记柴国权接过话茬:“统购农资、统一管理、实行机械化,保守说每亩地也能节省成本200多块钱。另外,机播种、机插秧,苗出得齐、长势好,产量自然就高。加入合作社后,土地由专人耕种,余下的劳动力就可以安心外出打工了。土地入股分红、外出打工赚钱,往后咱农民就有双份收入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