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父母育儿观有点偏——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岁多的宝宝就被送进早教班接受知识启蒙训练……7月3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如今许多“80后”的年轻父母十分重视幼儿教育,不惜一掷千金。但过于“迷信”育儿教育,机械化的模式使育儿观有些偏。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两岁小孩每周进班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市民孙先生和妻子都是工薪阶层,家里最大的消费支出都用在不到两岁的女儿身上,每月要在3000元左右。单是每堂80多元的早教课,每月就要花上近千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孙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一两岁的小孩子都时兴上这种早教班,有的孩子不会说话就送去上课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问及效果,孙先生无奈地说:“应该比不上强吧,别的小朋友都上,咱孩子也不能落下呀,反正孩子每次玩得都挺高兴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百元一堂课就换玩得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走访了市内一些早教机构,在这里来上课的孩子基本都是一二岁的小宝宝,有的甚至只有三四个月大。记者发现,由于参加课程的孩子普遍还太小,早教课程中安排的“读诗”、“念儿歌”等课程,他们接受还有些困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带着孩子来上课的家长都是“80”后的年轻人。一位5个月宝宝的妈妈告诉记者:“一堂课一百多元是贵了点,但能对我的宝宝有好处,钱不是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宝贝成长不可“复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市妇联儿童部赵部长告诉记者,如今的幼儿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体现了家长对幼儿早教的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年轻的父母应意识到,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应该把幼儿早教的重任过分依赖早教机构。而且“早教”应该注重理念的选择,注重培养什么样的人。家长育儿不可太机械化,每个孩子的成长路线都不一样,孩子的发展快慢也不尽相同,成长过程各有特点,不可随意复制。本报记者 王晓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