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并为教育科技局到改为科学技术服务站,再到“官复原职”,彭阳县科技局在一波三折中亲历了“有为才有位”的深刻哲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建立菌草产业基地,构建信息平台,使科技的张力充分彰显,成为彭阳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时间上溯到十年前,由于科技成果推广效益不明显,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支撑不力,彭阳县原科委职能逐步弱化。全县科技工作各自为政,技术推广缺乏规范性,科技工作口号化,科普培训形式化,科技人员纷纷改行,科技部门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无所作为,一度成为安置富余人员的单位。
痛定思痛,面对工作经费困难,办公电话经常欠费停机,科技部门开始了一项事关科技工作定位的调查。在彭阳县,当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的辛勤劳苦,不是种不好,就是卖不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十分需要科学技术。而多年来科技工作思路不清、科技项目效益不高、科技工作没有显示度是科技部门地位逐步下降的重要原因。知耻而后勇,紧紧围绕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创新机制,推进科技与农业、农村的对接,科技人员与农民的对接”,成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共识。这与2003年我区开始实施的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不谋而合,经过积极争取,彭阳县成为首批试点县。
机遇总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2003年,彭阳县选派的19名科技特派员参与了涉及农业、畜牧等行业的7个项目,建立了5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当年,全县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实现产值635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50元至152元。通过试点,大批科技人员坐在机关单位沉不到农村,科技人员与农民、生产单位脱节,科技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脱节等问题迎刃而解,形成了科技推广长效机制,科技项目效益也随之提高。
在彭阳县菌种培育中心,科技特派员蔺建斌告诉记者,这里有1328平方米菌种培养室,配备有恒温箱、自动装袋机等设备,总投入120多万元,已具备100万瓶菌种生产能力。“在彭阳,科技人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有干劲。”
在彭阳县,科技特派员不是一个永久的称谓。2005年初,彭阳县科特办对2004年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对12名科技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后,重新选派21名进行创业。彭阳县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动态管理就是要让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扎扎实实,不能再人浮于事,把这么好的政策白白浪费掉。
刚刚过去的2005年,彭阳县选派的33名科技特派员参与实施的《辣(甜)椒基地建设》、《菌草产业开发》、《药材种植与示范》等12个项目,当年实现产值2060万元,科技特派员年获利19.3万元,推广新技术21项,引进新品种18个,建立利益共同体7个,项目区人均增收280元至500元。科技特派员以技术入股方式,为政府信息中心建成了“彭阳县政府信息网”和“六盘山特色产业网”,并连接40个县直部门(单位)406台计算机,打造了对外宣传、推介彭阳和信息交流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