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自治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中,宁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获审议批准,这个纲要为宁夏未来五年的发展描绘出美好的前景。那么,五年后,当纲要制定的各项目标完成之时,我们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生产总值破千亿
“十一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10年按2005年价格计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0美元左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五年累计3300-3500亿元,年均增长14%—16%。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更趋合理,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提高,第一产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降到45%以下。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体系。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铁路运输等紧张局面得到缓解。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新增就业30万人
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重视社会财富的公平合理分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都能有新的提高。今后五年,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达到90%以上,农村基本建立新型合作医疗、贫困救助制度。城乡居民住房,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普九全面完成
全区以县为单位全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川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以上。公共文化设施明显改善,防灾减灾能力提高,社会应急体系健全,社会治安和社会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区人口约635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城镇化率达到47%。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9%以下,全区总人口控制在635万人内。县域经济有较大发展,涌现一批特色鲜明,发展势头好,增长后劲足的强县,争取有1—2个县进入“全国百强”,有3—5个县进入“西部百强”。城乡和区域之间公共服务,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步入比较宽裕小康
到2010年,人民生活由初步小康过渡到比较富裕小康。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00元(2005年为8094元),年均增长6.5%。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250元(2005年为2509元),年均增长5%以上,稳定解决山区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幅度控制在2%以内。
改革取得新突破
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国有企业、财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新型工业化崭露风采
充分发挥我区资源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大力培育,加快发展在全国或西北具有较大市场需求和显著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系列,延长产业链。做强以宁东为重点的能源化工产业,加强与神华、鲁能、萨索尔等国内外大企业合作,加快能源化工产业发展,使之在“十一五”期间迈出重大步伐,使宁东基地成为拉动全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国家能源化工产品的重要供应地。
大规模开发列入全国13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的宁东煤炭基地。电力工业总装机达到1300万千瓦以上,新增800万千瓦,建成第一个1000万千瓦级电力基地,满足区内电力需求,积极扩大“西电东送”。化学工业,通过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积极引进煤炭液化,气化技术,开工建设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并向多联产方向发展,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贡献。积极做好各种化工下游产品延伸,实行煤—电—化—建材—环保产业的综合开发。
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发展钽,铌,铍等稀有金属功能材料及其高技术加工产品系列,电解铝及铝合金,铝材加工产品系列,金属镁,镁合金及其压延产品系列等,逐步形成石嘴山市—银川市—青铜峡市新材料产业密集带,成为全球重要的钽,铌,铍和碳基材料制品生产研发基地,国内重要的铝,镁合金及其加工产品基地。
交通运输四通八达
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路网布局,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提高等级和标准,全面提升宁夏交通运输能力和水平。
铁路:加强主要对外通道建设,基本建成连通华北与西北的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完成银川火车站扩建,并将东乌、神朔铁路延伸到宁东,争取及早实施包兰线铁路宁夏段复线改造,缓解我区铁路运力紧张局面。根据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运输需求,合理规划和加快与之配套的地方铁路和专用线建设。做好宝中铁路复线的前期工作。2010年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64公里。
公路:继续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宁夏段高速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内“三纵六横”干线公路网,围绕首府至地级市通高速公路,地级市至县市通二级以上公路的目标,续建和新开工福州至银川公路,青岛至银川公路,青岛至兰州公路,定边至武威联络线,中宁至盐池段高速公路等部分重要路段,开工建设吴忠黄河公路大桥,国道109线石嘴山黄河公路大桥等。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显著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公路通达深度。
2010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500公里,新增35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00公里,新增430公里。
民航:完成银川河东机场扩建工程,开工并建成固原六盘山支线机场,完成中卫沙坡头支线机场前期工作。201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6万人,货邮吞吐量2万吨。
管道:建成陕甘宁气田至银川第二条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2010年天然气年输送能力达到25亿立方米。
五座城市的未来
在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沿黄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到2010年,城镇人口达到300万人左右,县城平均人口规模达到1万人左右。全区形成以银川市一个特大城市为中心,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四个中等城市为骨干,十几个县城(市)和二十几个重点中心镇为基础,规模结构合理、功能定位互补、空间布局科学、整体协调的城镇体系。
银川市将突出“塞上湖城、回族之乡和西夏古都”城市文化特色,空间格局向“轴向结构、多中心组团式”转变。2010年城市核心集聚区(市区)人口达到100万人左右,成为西北地区最适宜企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中心城市之一。重点发展能源化工、特色旅游、绿色清真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高新技术等产业。
石嘴山市以建设西部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城市为目标,构筑大武口、惠农、平罗经济圈,拉近空间距离。2010年市区人口达到38万人。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下决心关闭和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的企业,培植新材料、电子元器件等新兴产业。
吴忠市以建成具有“塞上江南”和回族风貌的新型滨河生态城市为目标,按照城区北扩西移、相向发展的规划思路,积极推进吴忠市区与青铜峡市区的一体化(一城三区)。2010年市区(一城三区)人口达到36万人。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等产业。
中卫市按照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城市要求,改造提升老城区,开发建设新城区。2010年市区人口达到20万人,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做大做强旅游业。继续培育壮大林纸、枸杞加工等优势产业。
固原市突出“山城风貌、文化古城、回乡民俗、生态园林”四大特色,以建设特色突出、功能完备和具有较强聚集辐射带动作用的宁南中心城市为目标,拓展城市发展空间。2010年市区人口达到23万人。大力开发六盘山旅游资源,积极发展草畜、马铃薯加工等地方特色经济,扩大劳务输出和生态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