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宁夏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银川“两个最适宜”路线图
2009-04-30




银川人居环境大为改观。本报记者王猛摄

  编者按 2006年的银川,最热的词汇是“两个最适宜”。从互联网上搜索的结果看,“两个最适宜”竟是专有名词———一个只与银川有关没有别的城市“染指”的专有名词。

  凭什么,地处中国西北腹地的银川建设“两个最适宜”,即:建设成为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两个最适宜”对银川乃至对宁夏,究竟意味着怎样的明天?“两个最适宜”与“五创”、“三大战役”,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怀着好奇,两个月来,本报记者多视角地对“两个最适宜”进行了探秘。今天,本报开设“建设‘两个最适宜’银川”栏目,用七篇通讯辑录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敬请读者垂注。

  自治区给银川出了一道题: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世界城市网络中的一个结点,城市的兴衰系于它在这个网络中的功能和定位。

  首府银川如何发展?这始终是宁夏的一个重要课题,探索与时俱进,永无止境。

  自治区曾提出把银川建成自治区重要增长极,后来提出把银川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

  2002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将银川建设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这道难题,满含着出题者对银川的期待。

  2006年4月,在陪同建设部部长汪光焘调研宁夏建设工作时,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对出题目的作了这样的解释:

  银川市“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是从宁夏区情考虑的。首先,银川是整个宁夏的中心城市,要着重把银川做大做强做美,用银川的发展带动全区的发展;其次,银川市周围都是荒漠、干旱地带,银川的发展吸引了周边省区的居民来这里看病就医、买房购物,又凸现了银川的区位中心地位。两个区域中心,奠定了银川不可替代的地位,加快银川发展不是银川市自己的问题,是关系全区关系周边区域的重大问题。

  摸着石头过河的银川,陷入了困惑

  将银川建设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命题。经过四年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探索,银川发展的步子越来越轻快,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但银川的决策者却清醒地认识到,建设银川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多年艰苦奋斗,银川积聚了能量,也面临抉择。

  “变化真大”是纵向看、与自己比的结果。横向看,银川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逐步拉大。在西部各省会城市中,银川仍然处在追赶者的行列中。未来怎么办?是拼速度、拼经济总量,还是比体制、比环境、比质量?

  “无工不富,无工不强”,是经济发展的制胜法宝,银川也不例外。没有工业化的带动,城市化缺少就业的支撑;不经过工业化的锻造,经济结构更谈不上优化与平衡。银川工业基础弱。未来的银川工业如何谋篇布局?在保护生态环境与“兴工强市”间如何抉择?

  烦恼不止于此。改革开放到今天,全国上下都面临着既要加快发展又要统筹兼顾让广大百姓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双重考验。只是银川的经济总量还偏弱,加快发展仍然是首要任务。银川怎样统筹才能做到兼顾而不是顾此失彼?

  反观银川城市定位,全国提出建设中心城市目标的并非银川一家。就西北而言,西安要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兰州要建中国西北地区经济中心……在众多“中心”中,银川如何定位,突出什么特色?

  回顾银川的发展道路,银川的决策者深知,在新一轮科学发展浪潮中,银川要迎头赶上就必须回答这样的战略追问:银川向什么方向发展才能突出自己的优势,如何发展才能兼顾又快又好?

  “两个最适宜”———意蕴深长的解答

  2006年2月27日,银川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提出将银川建设成为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两个最适宜”用40个字概括就是:“经济繁荣、环境宜人、生活舒适、创业活跃、就业充分、教育发达、法制健全、文化先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通俗地理解,就是“生活舒适、干事容易”。但它深长的意蕴,绝不是这两句话所能涵盖。

  在科学发展观之下,重新打量银川与西部诸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银川的发展思路豁然开朗。“两个最适宜”突出了银川城市特色。比工业基础,比市场容量,比科技优势,西北诸城中强者众多。然而,它们中有的已经没有城市扩展空间,有的位于高原,有的与内地交通距离过长,有的基础设施落后,唯有银川建设宜居城市的条件最好。

  星罗棋布的湖泊、整洁的城市、洁净的空气、广阔的扩展空间正是银川与西北诸城相比的独特性。

  从创业环境看,银川在西北地区居中上水平。作为西陇海兰新线和呼包银经济带上的重要开发城市,水、电、气、土地和煤炭等资源组合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如果把适宜居住的因素、开放包容的移民城市文化背景再考虑进去,银川市在西北地区则更具投资价值。

  理清了发展思路,在既有速度的基础上追求效率与效益,公平与和谐。

  建设最适宜创业城市,谋求发展的“快”。一方面推动政府转变职能,把改善环境延伸到广大干部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为创业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另一方面,推动银川人转变观念,积极进行创业实践,把求富、致富变成人们的自觉追求。

  建设最适宜居住城市,谋求发展的“好”。

  “两个最适宜”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找到了现实依托,使这个矛盾恰当的解决。同样轻松破题的还有人与人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

  宁夏社会科学院院长吴海鹰评价说:“目标的提出经过了广泛调研与科学论证,这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银川实践的结果。”

  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市委书记崔波说:“如果说前几年银川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的问题,现在就是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问题。‘两宜’是彰显城市特色、提升竞争力的主攻方向,对今后银川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指导意义。”

  春风化雨,促生服务型法制政府

“两个最适宜”目标明确后,银川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将环境的优化列为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的突破口。

  在最近一次银川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与会者一口气讨论了《银川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银川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办法》、《银川城市市容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多个促进经济发展、完善法规政策的议题。

  银川市劳动与保障局最近也在忙于健全银川的劳动保障制度体系,这个被称为“3+9”的制度体系将在今年年底前建设完成。

  两个小小的缩影,反映了银川在优化法制环境方面的努力与进步。

  优化政务环境,银川机关劲刮效能风暴。整合优化经济环境投诉中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投诉中心,成立了效能建设投诉中心。一些被投诉查实的干部,不仅受到告诫、诫勉等处分,还被调职降职、扣除奖金,甚至被媒体曝光。

  2006年夏,银川市又出台了《银川市公务员实绩考核暂行办法》,使机关工作人员再也不能“吃大锅饭”,拉开了“优秀”与“一般”的奖励比例,加大了对工作实绩表现平庸者的惩戒力度。对此,不少机关工作人员坦言:“过去潇洒自在,现在因为工作压力有时会失眠。”

  同时,银川深入开展为企业治乱减负工作,进一步完善收费公示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种种举措让投资者拍手称快。

  软环境的改变如春风化雨,为“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提供了源源不绝的滋养。

  今年上半年,银川市共登记新创办非公有制经济实体1254家,平均每月新增21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05家。

  从“五创”到“三大战役”,蕴涵着决策者的深谋远虑

  “十五”期间银川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速度、规模前所未有。多年奠定基础,为的是实现更大跨越。

  提出建设“两个最适宜”后,银川抓紧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给城市空间发展理出了一条清晰的思路,为构建肌体健康的银川明确了方向。在此基础上,银川从重视“空间扩散”转向重视“要素集聚”,不断提升城市的集聚效应。投资强度低,甚至多年不见项目的一些开发区,按照市里的部署对闲置土地进行了复垦。在城市空间扩散中形成的“城中村”得到综合治理。在引资大潮中,曾经分布的“村村点火、乡乡冒烟”的工厂企业也被再次洗牌,分别聚集到适宜的开发区中。

  为了从总体上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银川又毅然提出“五创”。即在2006年完成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2007年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2008年完成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09年完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10年完成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2006年初春,银川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城市园林绿化、环境综合整治、道路交通治理“三大战役”。

  从“五创”到“三大战役”,一系列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大决策与战役,蕴涵着城市决策者的深谋远虑。

  银川市委政研室负责人说,由于历史的原因,银川市城乡接合部一直是困扰城市建设管理的难点,而“多黄少绿”的生态环境,不够顺畅的交通状况,也与“五创”、“两个最适宜”目标不相协调。“三大战役”是基础、是手段,推进“五创”是动力、是抓手,是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基础,而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才是我们的根本目标。

  2006年的春夏,银川市的城市面貌,在“破”与“立”变奏与交响中发生了巨大变化。

  全市“拆违”近200万平方米,实施绿化面积31500亩。众多小区的小煤房在几天的时间里被推掉,院墙被推倒,违章搭建的临时建筑被拆除;众多街道两边的临时建筑、有碍城市景观的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小广场、绿草坪、小花园……

  统筹兼顾,优化社会大环境

  今年上半年,20多个来自银川吊庄地区的青年农民被韩国三星公司看中,成为该公司在广东的新员工。

  对这些来自银川最贫困乡村的青年,这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以前,他们中的多数人在走出初中或高中校门后因为没有职业技能,进城打工倍感艰辛。

  今年年初,银川市扶贫办设立计划,对银川市移民地区贫困家庭进行中长期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经过对移民地区10个乡镇46个行政村的调查,2500名青壮年成为培训对象。银川市扶贫办委托多家职业院校对他们进行电器安装、汽车修理、计算机等专业培训。培训不仅免学费、住宿费、书本费,特困生还能得到生活补助费用。目前,已经有900余人参加了培训。三星公司正是从这批学员中挑到了让他们满意的工人。

  在青年农民命运的拐点上,折射出的是银川社会事业进步的光华。

  正如银川市市长白雪山所言:“建设两宜城市是统筹兼顾了效益与效率、公平与和谐得出的发展战略。如果在美化城市、发展经济的同时,社会环境不能优化,就会影响到银川的可持续发展。”

  其实,对任何执政者来说,统筹从来都不是轻松的话题。统筹,要有科学的发展思路,要有正确的政绩观,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必要时还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面对并不宽裕的财政格局,银川态度坚决地优化社会环境,在这种思路的实践下,广大群众受益良多。

  为给“两个最适宜”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银川市确定思路,在“十一五”期间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质量、高水平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让城乡孩子共享公平教育阳光,银川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到农村、扩展到城市,在全市实现了所有义务教育免费,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不多。

  为有效遏止医药费用增长趋势,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今年上半年,银川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多项医疗保障措施。多管齐下,挤干医疗费用“水分”。金凤区良田镇卫生院等4个试点,更拉开了银川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的大幕。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今年1月至5月,银川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共培训人员9131人,转移8102人。促进城市居民就业,在完成国家各项部署外,还将银川城市内“零就业家庭”列为重点工作对象。

  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廉租房制度”做到了应保尽保。

  扩大社会保障面,今年银川市再次扩大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在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审视令人欣喜的成绩,银川的决策者依然清醒:“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需要我们长期努力、不断探索。我们在优化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可能一时难以体现在近期的经济指标上,但对银川未来的发展将影响深远。”

  新的战略正在催生一个新的银川。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银川这座美丽的北方城市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人们期待银川,祝福银川。 (图表 高学武)

     相关链接
    · 宁夏政协文史资料编辑工作48
    · 黄河小镇 明清神韵—横城项目
    · 全国少儿游泳锦标赛在银圆满
    · 三本征集志愿今填报
    · 缺人忧虑困扰宁夏卫生事业
    ·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羽锦赛银
    · 宁夏体育大会轮滑比赛收兵
    · 宁夏老年人全国健身大会获四
    · 宁夏27位作家"齐聚"《民族
    · 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宁夏四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