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的移民扶贫开发区红寺堡开发区成立8年来,GDP两年翻一番,财政收入一年翻一番,创造了我国扶贫史上的奇迹。 1998年自治区党委决定成立红寺堡开发区工委,主要搬迁同心、海原、原州、彭阳、西吉、隆德、泾源7县(区)生活在贫困带上的贫困户,依托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在36.65万亩荒漠、半荒漠的旱地和草原上建设全国最大的扶贫移民开发区。2005年,开发区农民人均收入由开始搬迁时的不足400元,上升到1880元。GDP增速为宁夏增速的4倍,财政收入增速为宁夏增速的8倍。实现了GDP两年翻一番,财政收入一年翻一番。今年上半年,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1亿元,同比增长12.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327万元,同比增长370%,是2005年地方财政总收入的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
扬黄灌区开发建设8年来,已铺设输水管线1500多公里,开发土地39万余亩,完成人工造林100多万亩,封山育林49万亩,植被覆盖率达到65%,实现了村庄园林化,从贫困山区搬迁来的17万人迎来了新生活。
红寺堡即景
①村村都有供水房
红寺堡开发区移民大多来自宁南山区和中部干旱带,迁入新灌区后,村村建有供水房,移民吃上了安全的自来水。
②兰凤秀七年三换新房
大河乡是1998年红寺堡移民开发建设的重点乡镇之一,兰凤秀落户这个乡七年来,已经三次拆旧房换新房。
③刘全生一年收入等于30年
红寺堡镇6村移民刘全生今年种植30亩甘草,年底开挖将有9万元收入。刘老汉说:“这是在老家30年收入的总和,扬黄工程断了咱的穷根。”
如今开发区桑树、枸杞、棉花、籽瓜等特色种植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