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月31日在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获悉,这座高原绿岛不仅聚积了价值7亿元、总量达218万立方米的活立木,还是788种高等植物、213种脊椎动物、158种鸟类、905种昆虫繁衍生息的乐园。这一成效的取得,与我区“输血”“造血”并举、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建设质量型自然保护区密不可分。
截至目前,全区已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总面积由2002年的30多万公顷提升到55.39万公顷,806种植物、428种脊椎动物在其安家落户。
按照“以政府投资为主,自营收入为补充”的投资新机制,近年来我区不断增加对自然保护区建设资金、人员、机构经费等的投入。在罗山、白芨滩国家自然保护区一期工程建设和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中,累计完成投资达3599万元。正在建设中的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总投资1376万元,工程完工后,六盘山保护区的面积将由现在的101万亩扩大到近200万亩,形成大六盘生态圈。合理开发森林景观资源,增强自然保护区“造血”功能。如今,贺兰山苏峪口森林公园已成为银川周围的主要森林生态旅游景区,每年门票收入400多万元。六盘山、火石寨等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当地生态旅游的主要景区。目前,全区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3处,包括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当地经济建设及生态平衡发挥了巨大作用。仅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提供水资源达7795.2万立方米,林区群众年工副业收入30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