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下午,当商人谢振国走出银川市行政中心时,心底暗暗做了个比较: 以前,他常常穿行于银川市政府各个局、办之间,办一件事,往往要耗上一天的时间; 如今,各个单位聚集在行政中心,在一栋大楼里,他办完了所有的手续,生意也陡然提高了效率。 建立“政务超市”,方便百姓办事,只是行政中心迁移意义的冰山一角,宁夏主政者胸中显然有更大的宏图。 12月18日,银川市四大机关入驻行政中心。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银川市委副书记孙荣山直言,“要以行政中心迁移为契机 ,实现经营城市的新突破”。
直接效果体现:方便百姓,美容城市
1958年宁夏建区,银川市各个行政单位开始星罗棋布于兴庆区,随着银川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行政中心被商业区包围。且建筑老化、基础设施陈旧,基于“衙门”太小,市政府的多个部门不得不分散在各处。 2002年陈建国来到宁夏,开始实施以银川为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将银川市行政中心规划在三区中心位置。2003年4正式开工建设。 银川市61个部门入住银川市行政中心,办事机构的整合集中,最显现的意义是:百姓办事方便了。 银川市退休老干部周先生有些感慨地说:“以前那些机关都不在一起,老百姓办事很不方便,办一件事是跑了这个局再跑那个局。现在不一样了,机关都在一起,什么人大啊,政协啊,政府啊都在一个院子里,只要在门卫登记一下就可以进去了,只要一找都能找到好多机关。” 回忆两年前,他和同事们挤在一间小办公室里,办公室的桌椅都是十几年的老沙发,来人办事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现在搬到行政中心,基础的办公设施焕然一新,完善的现代网络通讯覆盖着整个办公楼。“从外表看,银川市行政中心盖的很漂亮,也很气派,银川这两年发展好了,有些外地人或者外国人都来银川办企业,政府再像以前一样土里土气,很影响银川的招商引资。”
预期效果:带动新区,拉动旧址
段庆林,宁夏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曾参与“宁夏沿黄城市带”建设调研。 “银川市行政中心向新区迁移,提升了城市形象,同时行政中心从商业区中划分出来,提高了旧址土地的经济效益和新址土地利用率。”段庆林说,行政中心迁移到金凤区,可带动该区房地产、劳动、就业、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其发展潜力辐射到这几年发展较缓慢的西夏区,和贺兰县城市功能衔接,这些最终受益的都是百姓。 段庆林说,西北城市近几年都提出发展新区,说白了都在经营新区的土地,把位于老城的政府机关所在地卖掉,在新城建立了新的行政区。这项举措同时实现了两个效果,一个是通过空间结构的转换,带动整个城市资产的转换,原来的行政办公机构大部分位于城市最好的地段,这里的土地是非常值钱的。但政府占在这个地方不产生经济效益,而如果政府把这个地方交给企业,会使整个城市创造新的效益。政府拿了这笔钱之后在新区建设一个规模更大、更漂亮、或环境更好的行政办公区,周围地价会升值,很多新的公共设施就会围绕新区发展起来,从而带来第二效益。 “银川市行政中心西移扩大了城市容积,聚集并激活了人气。”宁夏大学教授何彤慧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企业一样,需要不断扩大规模,产生规模效应。城市在承载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增加人口来营造城市规模,加速城市的发展。 段庆林说,一个城市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商机。新行政中心辐射的周边地区,在大量基础设施投入建设的同时,各种商贸、餐饮等服务行业必定会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银川市商贸业的发展,并相应壮大市个体经济的总量,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在就业方面的压力。
新城,新观念,新生活方式
在跟几位年纪稍大的机关工作人员谈起行政中心迁移时,偶尔听到这样的玩笑话,“到金凤区去上班,生活质量反而要差了”。仔细一问,原来是上班距离拉长,无形之中减少或剔除了晨炼的时间。这对于一些住惯了兴庆区、习惯了原生活节奏且上了年纪的公务员来说,是个需要“磨合”的现实问题。 而一帮年轻工作者却谈到,早起不是问题,主要是中午休息时间,家在兴庆区,来回两趟车去休息一会比较麻烦。家里是市级机关双职工的,早晨还得赶更早送孩子上学,中午回去做饭……各种随之而来的实际问题冲击着人们固守了几十年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为此,有人士指出,城市行政中心的迁移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必然会带来一系列改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不断加以改善和解决,但根本上是对人的观念的一次有力触动。“大银川”的远景规划要求市民逐渐树立“大城市”化的思想观念,西安兰州等西北城市也是这样过来的,他们的生活区和工作区相隔的交通距离普遍要超过银川。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工作人员提出,银川可能在未来对作息时间做出调整。参照国内一些城市调整后的作息时间,上午9点以后上班、开业、上课,中午则不休息。“朝九晚五,这或许将会是银川行政中心西移后产生的一个变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