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轻型栽培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结束了稻区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双脚浸泡烂泥田’的历史,具有省水节本增效的功能和意义,是我区水稻栽培技术的一次革命,在适宜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这是5月20日自治区水稻育种栽培专家在对平罗、贺兰等地水稻轻型栽培全程机械化试点进行实地考察后得出的结论。
2005年,自治区科技厅正式将“水稻轻型栽培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作为科技开发项目立项,农牧厅同时作为重点示范项目。所谓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是指春季将稻种直接旱播入水稻本田中,利用土壤底墒使稻种发芽出苗,到秧苗长到5至6叶时才适当建立水层,开始田间常规管理。它不仅比播后上水直播稻节省灌溉用水20%至25%,而且可以简化水稻生产中的操作程序,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便于机械化生产,节本增效显著。项目执行2005年—2006年期间,累计示范水稻轻型栽培技术86419亩,水稻幼苗旱长轻型栽培技术平均亩产656.7公斤,合计亩增效285.7元;与插秧亩产基本持平,比插秧亩节省成本60元左右;水稻播后上水轻型栽培技术平均亩产645.3公斤,比常规直播平均亩增产114.9公斤,合计亩增效207.8元。专家认为,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既简化了生产环节,又有使水稻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和节水效果显著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