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固原市原州区三营中学,考察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记者 王健 摄
7月6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六盘山中学考察时,来到学生宿舍与来自南部山区的学生亲切交谈。 记者 王健摄
憧憬在这个时节绽放如夏花,因为是在七月。 这是牵动了无数家庭敏感神经的七月。此时,数万名参加完高考的学子,正急切等待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而那些来自贫困家庭、带着些许沉重的憧憬,尤其令人揪心。 在这样的七月,国务委员陈至立的宁夏考察之行无疑充满了特殊的关爱。 7月6日到8日,陈至立来到困难学生们身边。她关切的问询,真挚的鼓励,殷切的期望,深情的嘱托,如和煦阳光,洒落在六盘山区、黄河两岸的校园、宿舍、食堂、教室,温暖并深深铭刻在困难学生们的心上。 爱,流淌在满是憧憬的塞上。 “你们创造了一种了不起的办学模式” 7月6日下午,陈至立在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自治区代主席王正伟等领导的陪同下,与随行的教育部、文化部、广电总局、财政部等部委领导同志一道,冒着酷暑来到六盘山高级中学。 六盘山中学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在银川投资1.2亿元兴建的扶贫寄宿制优质高中。从2004年秋季面向山区九县(区)和各移民吊庄点招收学生至今,3600多名学生在这里享受着免收住宿费、学费、上机费等特殊照顾,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每年还领取1000元生活补贴。去年以来,已经有1159名学生考入大学,其中755名走进重点大学,开始了他们人生新的征程。 陈至立对兴办这样的学校非常赞许,她看校舍、入食堂、进公寓,像阔别多年的师长,关心这里的所有事情。她关切地询问学生们的家庭状况、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学生伙食、饭菜价格、营养保证等。听说在这里读书的山区女生占4成时,陈至立非常高兴,询问几位高二女同学打算报考什么专业。她特意拉过身旁的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介绍说:“这是你们的女部长,曾经是同济大学副校长。你们一定要珍惜机会,珍惜时光,将来成就自我,报效祖国。” “我们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学生,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我们像热爱自己的家庭一样热爱学校,尽职尽责,不遗余力;我们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事业,创造价值,追求永恒。”这是六盘山高中教师们的誓言。 “我们像渴望雨露一样渴求知识;我们像崇拜太阳一样尊敬师长;我们像热爱家园一样挚爱母校;我们像回报父母一样报效祖国。”这是小草般承受春晖的学生们的应和。 在校园、宿舍、教室、操场,陈至立从每个细节、每处场景中都能聆听到这样的心声。这所充满了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和奋发进取精神的学校,无时无刻不在打动陈至立。在操场,上千名学生正在从事阳光体育活动,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丝毫人生风雨,只有本应属于青少年的生龙活虎。在师生美术书画展室,六七十幅书法、绘画、剪纸、摄影作品令陈至立赞叹。在今年5月份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艺术作品展演中,宁夏获得10项大奖,其中六盘山中学就包揽了5项。 陈至立被眼前一幅《清平乐·六盘山》的书法作品所吸引。这幅作品出自高三学生李文渊之手,书法遒劲有力,颇得柳体风骨。 “没想到山区的孩子能接受到如此优质的教育,艺术修养能得到这么高的提升。”陈至立动情地说。 六盘山高中负责同志向陈至立介绍,这位学生来自彭阳县,他和同班另外两名学生刚刚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今年,六盘山中学1008名考生,本科上线率达到74%,其中一半以上跨过重点线,105名学生的成绩超过600分。 “这所学校办得多么好啊!六盘山高中和育才两所扶贫学校办得很有意义,你们为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办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创造了一种了不起的办学模式,谢谢你们。”陈至立动情地说。
陈至立的牵挂和罗仙菊的故事 宁夏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高,助、奖、贷等资助机制是否健全畅通?能不能保证家庭困难学生进入大学并顺利完成学业?这是陈至立心头的牵挂。
7月6日下午,在宁夏大学A区六楼会议室,陈至立与自治区教育厅、宁夏大学、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机电工程学校等院校师生一起,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座谈。 来自盐池县花马池镇四墩子村的罗仙菊是宁夏大学政法学院2005级学生,她的母亲6年前患尿毒症并发心脏病,唯一的哥哥四年前外出打工也失去了联系,一家人的生计仅靠年过花甲的父亲每月不到400元的看自行车费维系。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到来,让这个家庭一筹莫展。 “情急之下,我向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发出了求助信。”改变罗仙菊命运的传奇故事,从这封连她自己都没抱多大希望的求助信开始。之后,宁夏大学帮助罗仙菊享受到只交付30%学费的山区贫困生优惠政策,并通过柯达助学金资助和勤工助学岗位,为罗仙菊安心完成学业提供保障。现在,罗仙菊的学习成绩名列年级第三,并获得奖学金和优秀班干部等荣誉。 牛闻宇,宁夏医学院临床学院学生,家在西吉县马莲乡张堡源村。他命运的转折来自于夹带在录取通知书信封里的一本小册子——正当一家人就上与不上痛苦抉择时,他惊喜地发现,学校开设了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帮助的“绿色通道”。通过“绿色通道”,他顺利办理了学费、住宿费缓交手续,紧接着又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社会、学校、老师们共同为我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我在这份厚重的爱里快乐成长。每一天我都心怀感恩,用更加发奋的学习回报这份真情……”罗仙菊的发言代表了成千上万个困难大学生的心声。他们坚毅而自信,勤奋而尚德,来自党、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雪中送炭的关爱,正点点滴滴化成他们崇高远大的报国心。 在宁夏高校,困难大学生享受到的助学金、奖学金等有30多项。2002年到2006年,我区通过“奖、贷、助、补、减”政策资助体系,资助高校困难学生88360人次,资助金额达6740多万元,基本覆盖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仔细聆听发言的陈至立一次次放下手中的笔,深情凝视着这些过早承受了生活重负的学子们。慈爱的目光里,是爱怜,是赞赏,是欣慰,也是感动。 “磨难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你们在艰苦的磨砺中一定会成长为中华民族的栋梁。在你们身上,寄托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陈至立饱含深情地寄语。 陈至立对我区“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助学体系给予充分肯定。她说,宁夏虽然地处西部,但是教育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卓有成效。宁夏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创造性地实施向贫困地区倾斜的教育政策,兴办了六盘山高中、育才学校,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战略眼光。 陈至立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今年出台了新的资助政策。这一新资助政策覆盖面广、资助强度大、帮困奖优并举。她希望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消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长的后顾之忧。要精心组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方案,保证资金落实,坚持公平公正,务必把资助工作做细做实。他要求各市县(区)政府疏通救助渠道,通过困难补助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解决好入学路费等问题,千方百计把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事办好。 “宁夏困难学生比例高于全国水平,可以考虑特事特办,通过追加资助名额,扩大受益面。”陈至立在座谈会上的一席话,道出了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的眷顾之情。
“要把更多的支持放在宁夏” “一定要带着感情到宁夏,带着感情支持宁夏的工作。”这是陈至立考察前反复叮嘱随行人员的一句话。 7月7日到8日,陈至立先后深入原州区三营镇宣传文化中心、三营镇广播电视转播台、三营镇马店村马翔、马汉云等农户家中、原州区头营小学、头营中学、银川市青少年宫等地,考察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程实施情况。 从文化共享服务室、农户家中到电教室、多媒体教室;从建设、维护到运用,陈至立问得仔细,看得动情。目睹这些文化教育工程实实在在惠泽着宁夏南部山区的老百姓,陈至立非常欣慰。她说,一定要建立长效机制,把工程建设好、管理好、维护好、运用好,取得实效,为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作用。 陈至立对宁夏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中央精神与宁夏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赞赏有加。她说,宁夏虽然深居内陆,但是在这里感受到的却是一种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发务实的精神。这得益于宁夏有个好班长,带出了一个好班子。她说,宁夏“结合”的文章做得好,干部作风扎实,把中央的各项政策落实得有板有眼,卓有成效。地域虽小,但整体工作水平高,经验多,好的做法也多。 “宁夏是一个理想的项目示范试验区,要把更多的支持放在宁夏。”看着曾经贫甲天下的西海固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看到他们品享着改革开放成果,陈至立给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更大的信赖和支持。 情之所至,言为心声。在宁夏,陈至立那么挚爱成长中的每一位孩子。在原州区头营小学、头营中学电教课堂,在银川市青少年宫,在固原山区的乡村小道,在宁夏大学、六盘山高中校园……她源于内心深处的爱总是在瞬间就拉近了与学生们的距离,无数学生在满怀憧憬的七月铭刻了她的关爱、赏识、殷切期望和激励。他们从内心深处向这位慈祥的师长发出这样的问候: “老师,您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