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青铜峡市建筑老板郑玉龙找到市农业局,说自己已备足几百万元现金,想请农业局协调1000亩地搞400个设施温棚。今年,不算郑玉龙,青铜峡“转岗”现代农民的老板已有36个。
“搞温棚投资少,效益好,挣现钱。”同样是建筑老板、已经投资260万元小试牛刀的宋世民说。他告诉记者,当地仅他熟悉的建筑承包老板就有70多个,人多手稠钱不好挣。而设施农业一年就可收回成本,况且政府还从各方面扶持。
设施农业是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但由于建一个温棚需要三四万元投入,不少农民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加快设施农业发展,青铜峡市出台优惠政策,除了引导农民加大设施农业投入外,还把工作重心放在吸引有一定资本积累的老板来投资设施农业上。规定只要有大户投入,政府负责设施农业园区水、电、路建设,每建一个温棚政府补助5000元,并按照投入多少每棚帮助协调解决1600元到1.2万元不等贷款。与此同时,多次组织有投资意向的老板到山东寿光等地观摩,用实实在在的效益宣传动员。这一思路解决了设施农业推进慢的问题,同时为一些老板找到了新的高收益的投资方向。半年时间,仅36名从事建筑、运输、餐饮、种苗、农副产品流通等行当的老板就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了1.1万多亩设施温棚,并与农民按照租赁、入股、反租倒包、雇工等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没有利润,谁能把攒了半辈子的钱往进投?”看到老板转岗,当地农民建棚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上半年全市农民筹资建了4000个棚。
老板 “转岗”当农民创造了设施农业筹资、技术服务、市场销售、农民增收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的运作新模式。一直在周边搞蔬菜收购、贩运的老板徐广喜投入3000万元建了1400栋温棚,搞了一个育苗中心。他带来了山区100多位种菜高手,并与他们签订了技术保障和销售保障合同。徐广喜与菜农的合作模式很新鲜:建棚菜农只投少量资金,其余由徐老板垫付,温棚归菜农,技术服务和收购归徐老板负责,赊欠资金通过卖菜逐步偿还。 (记者 连小芳 贺玉莲 实习生 董茜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