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日报特派记者 连小芳 王 健 文/图
76岁的马思忠代表去过无数次北京。但是深深印刻在他脑海里的,是作为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六次难忘的北京之行。
10月18日晚,记者在宁夏代表团驻地采访了党的十七大代表马思忠。老人精神很好,虽然耳朵有些背,可是对六次党代会的记忆却历历在目。
老人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当选为党代表是在1977年,那是党的十一大,大会宣告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邓小平致了闭幕词。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时候中国还很贫穷,他坐了一天一夜火车才来到北京,宾馆没有电视,更没有在当时十分稀缺昂贵的水果,发给代表们的烟凭票供应,开水喝完了自己要到外面的锅炉房去打,代表的伙食主要是面条、馒头。狭窄的马路上,大多数人穿着中山装,有的衣服上还打着补丁。王府井大街有无轨电车,可是坐车的人并不多,主要靠步行。党代表开会坐的是哐哐当当的大轿子车,开会间歇出门,也是步行或者坐人力车。
马思忠说,除了民族饭店、北京饭店等几大建筑,那时北京没有多少高楼。有一次他住在京西宾馆,对面只有一些民房,一片荒凉。
“我天天到那里锻炼。”马思忠回忆。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马思忠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每一次报告主题的确定,中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给他印象深刻的还有两大变化:一是从经济建设为主,变成更加关注民生;二是共产党员从3500多万名变成7000多万名。说明我们的党人心所向,越来越发展壮大,越来越充满生机。
说起党的十七大报告,马思忠由衷拥戴。他说,科学发展观符合党心民心,许多篇章涉及了民生问题,这是一个体现了我们党爱民之心的报告。
铭刻在马思忠记忆长河的一个特殊“节点”,是1978年冬天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他说,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驱散了人们心头的迷雾,中国人精神得到大解放,在寒冬中迎来了春天。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一天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现在北京道路多么宽,高楼一座挨一座,大多数地方我都认不出来了。”马思忠还说首钢也不认识啦,当时是大会组织代表们参观的中国最好的企业,现在也已经大变样。
“现在进人民大会堂,我的头像就从门口的屏幕里闪出来。你说国家的变化有多大。”马思忠说着拿出自己的代表证。记者看到,党的十三大代表证和前后几届一样,是个红塑料皮小本,上面贴着马思忠穿中山装的黑白一寸照片。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证明,我们的党是一心为民的党,是越来越受老百姓拥护的党。我虽然年岁大了,还要活到老,学到老,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还要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马思忠说起这些,心情激动,意犹未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