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开发区红寺堡镇兴旺村移民马桂兰11月16日“二次”落户开发区。2年前,土壤盐渍化造成土地无法耕作,马桂兰背井离乡寻找新出路。今年秋季农田水利建设以来,开发区将过去烂泥滩改造为良田,4000移民二次迁徙定居。
红寺堡灌区盐渍面积达3万亩。开发区9月10日启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来,紧抓盐渍地改造“牛鼻子”,对沟、渠、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修建6个大型蓄水池,设置排水通道缓解地下水位上涨。按照“水随产业布局,产业随水发展”思路,铺设排水管道311.9公里。大河乡石炭沟村是开发区盐渍化程度最高的村。今秋,村民投义务工修建排灌工程。太阳山镇成功排碱后的2000亩四代日光温棚基地破土动工,将成为我区规模最大的四代日光温棚基地。
据介绍,开发区采取起土刮碱、开沟躲碱、蓄淡压碱、增施有机肥料以及砌护毛渠等方式,降低盐渍化。经过近50天的排碱改造,已完成高标准小畦田4万亩,新建防洪沟和排水沟45公里,成功将4万亩盐渍地改造成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