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小时候以能吃上宁夏大米为荣。 ●在西北各候选的“天府”中,综合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宁夏平原排名第一。 ●宁夏在保持生态方面所做的努力与取得的成就,也是宁夏平原上榜的重要因素。 ●西北这么多地方,宁夏平原能评上是宁夏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的结果。 ●在生态相对脆弱的地区,宁夏做到了经济较快发展和生态较好的保护,非常值得肯定。
“首先对宁夏表示祝贺!宁夏平原是中国西北的精华,是当之无愧的新天府。”
3月13日,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中科院院士、国家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与记者谈起宁夏平原进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的中国十大“新天府”,笑着表示祝贺。
2007年下半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展开了轰动一时的“圈点新天府”评选活动。
作为“新天府评选终审委员会”9位委员之一,秦大河院士力荐宁夏平原进入“新天府”行列。
2008年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第二期公布最终结果,宁夏平原成功跃进榜单,与成都平原、台湾嘉南平原、山东半岛等共同列入十大“新天府”。
31个候选地中,在中国历史上首先荣膺“天府”称号的关中平原,富庶如太湖平原,发达如珠江三角洲,都怅然落选。地处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带的宁夏平原凭什么优势跻身“新天府”?
秦大河说,“新天府”评选是严格的“生态选美”,是对“天然乐园”的寻觅,这是一次对中国生态环境的细致梳理,一次严格的“生态选美”,也是对当代中国“天然乐园”的寻觅。
评选“新天府”,简单地讲,就是寻找把大自然恩赐保持得好的地方,寻找山光水色、丰饶美丽、宜居常乐的“天然乐园”。
秦大河院士告诉记者,评选活动先由20位资深专家组成“推荐委员会”推出31个候选地,后由网络手机评选与全国百名专家学者对候选地进行打分。最后,由8位院士和1位学部委员组成“终审委员会”进行推荐。中国地理学会、气象学会、生态学学会都参加了活动。评选过程严格、公正,非常专业。评选分为环境状况、自然条件、发展状况、人文环境四个方面,项目细分为水质、大气、土壤、生态、物产、经济基础、人口密度、地域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等等。
主办方将活动定义为一次旗帜鲜明的生态选美,旨在倡导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和谐相处,呼吁发展的适度与可持续,呼吁健康的生活方式。
评选专家组认为,新天府不一定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但肯定是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居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幸福指数较高,具有一定规模的地貌上相对独立、统一的区域。
秦大河说,如果一个地方空气污浊,河里流的都是污水,粮食里沉积的杂质很多,怎么能叫天府之国,怎么能成为我们的绿色家园呢?
他语气凝重地说:“生态的破坏会影响生活的质量,影响社会的发展,进而影响民族的发展,是非常大的危害。社会的发展目标不能局限在追逐财富上,更不能为了追逐财富牺牲环境、牺牲自然、牺牲生态安全。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保护生态、保证人民健康、减缓气候变化方面下功夫。要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实行可持续发展。从这次评选结果看,不管多么有名、多么好的地方,一旦破坏了生态环境,必然会影响发展。《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搞这个评选,是民意的体现,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评上的不要骄傲,评不上的要总结经验,恢复自然界的本来面貌,至少部分可以恢复。”
秦大河院士认为,宁夏平原是西北的精华,是当之无愧的新天府。“我小时候以能吃上宁夏大米为荣。”在甘肃兰州长大的秦大河院士说起宁夏平原时赞不绝口。
对宁夏,他有许多美好印象。因为工作关系,他多次到过宁夏,宁夏平原河湖密布、麦菽逐浪、稻花飘香,环绕银川的大小湖泊波光粼粼、鱼帆点点,让他印象深刻。他说,在物资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单位的人出差到宁夏都要想办法带些大米回去。因为在干旱的西北,只有宁夏平原盛产优质大米、水产品。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组专家认为,作为干旱地区的人工绿洲,宁夏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等是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以艰辛劳动创造的洞天福地。尽管中国传统天府名录中,没有人工绿洲之份。但这是因为绿洲存在干旱区,这些地区在历史上难以进入主流文化的关注圈。实际上,绿洲在农业生产的光热条件、水热平衡上比传统“天府”如四川盆地等要优越得多。而在西北各候选“天府”中,综合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宁夏平原排名第一。
秦大河说:“宁夏平原土壤肥沃,气候虽然干燥但是有黄河灌溉之利,人民群众勤劳,回汉各民族和谐相处,一直是鱼米之乡,是全国十二个商品粮基地之一。从气候土壤降水这些农耕条件,从居民生活稳定富裕的人文环境方面都非常符合‘新天府’标准。”
他告诉记者,宁夏在保持生态方面所做的努力与取得的成就,也是宁夏平原上榜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宁夏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全国第一个以省级为单位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试点,随着灌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水的利用率的提高,宁夏平原的生态会更好。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有宁夏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他说,宁夏很早就参与到中英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进行的全球气候变化对宁夏农业的影响及适应性措施研究,是国内唯一的试点,宁夏这项工作在国际上有相当高的声誉,国际上有些对中国不了解的人,认为中国在减缓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做得不够。宁夏的工作是对这种误区的一个有力的反驳。这项工作不仅凝聚了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也得益于宁夏当地政府的努力。
秦大河说:“这项研究对适应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对宁夏灌区影响有重要意义。西北这么多地方,宁夏平原能评上是宁夏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的结果。”
他说:“自然界有自己的多样性,不要以为只有江南小河流水才是美的,西藏有雄壮的美,黄土高原有浑厚的美。无论是哪种自然环境,我们都确定它的原始生态是0,不是正面也不是负面。人类发展不能在0的基础上把自然搞到负面去,人能适应干旱,并在干旱区建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就是成功。在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上的人们一直在做这样的工作,在生态相对脆弱的地区,做到了经济较快发展和生态较好的保护,非常值得肯定。在新天府中,宁夏平原的入选更有生态意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