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历时8年打磨,收录8300个汉字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终于面世了。此表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纳入6个繁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整形”,调整其写法,比如“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暂且不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是给51个异体字正名、找回6个繁体字,单言给44个汉字“整形”,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说大了,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说小了,它也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工具。那么作为工具,怎么方便,怎么顺手,怎么实用就怎么来。几十年养成的书写习惯,一下子改过来,还真不容易。就像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右手写字,突然有一天改用左手,试试看,效果咋样,不急死你才怪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按照专家的说法,这次修改是从古到今的规范里最好的一次搭配,做到了字样有来历、字体有根据。理是这个理,可有几个老百姓使用汉字的时候去讲究它的来历、它的典故?我们使用汉字的时候,只要会写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这就足够了,又不期望人人成为研究语言文字的专家。这和我们吃鸡蛋,而不必追究下蛋的母鸡长得漂亮不漂亮是一个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突然想起一则掌故:哲学家金岳霖先生在西南联大教书时,有次被几个学生请去讲文学和哲学的关系。金先生坐在椅子上侃侃而谈,讲了两个多小时后,得出的结论是文学和哲学没有关系。现在,我们的专家呕心沥血了8年,整出个脱离实际的文字调整规范,其实是大可不必的,不但费力不讨好,保不准还会被百姓冠以“瞎折腾”的名号。(作者:左 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打磨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