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看月亮,因为每个十五月亮都会圆,而我和家人却没有团圆。我是那么的希望父母能和我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月亮。”这是一名留守儿童在作文《我不喜欢月亮》中的一段话,字里行间全是孩子对亲情的渴盼。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于长期不和父母一起生活,情感的缺失严重影响留守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青海乐平心理卫生咨询中心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一所小学作过一项调查:对父母在身边和父母不在身边的儿童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学业成绩等方面进行对比,调查发现,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学习成绩下滑趋势明显,性格孤僻、自私,很少与同伴交流,存在不容忽视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父母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难免带来不良影响,如果孩子在生理问题上得不到关心,也会影响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比如女孩子来例假之后,爷爷奶奶很少过问,女孩子又不懂,这将对女孩子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青海乐平心理卫生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祁乐平女士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沟乡某小学王老师批阅学生作文时看到有一篇作文是这样写的:我们家有5口人,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和我。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很少回家,我感觉他们都不喜欢我们,不疼爱我们……姐姐上初中,学习很忙,放学回家很晚,于是家中几乎所有的家务都落在我一个人身上,喂猪、喂鸡、喂牛、喂羊,然后给姐姐和弟弟做饭。我感觉一天很累,过得一点都不快乐,我现在唯一的希望是爸爸妈妈能早日回到我身边……“试想,一个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的孩子,他的心灵是多么的孤独和寂寞。学校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出门打工的父母应该常回家看看孩子。”王老师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实,我们出门打工的哪一个不想自己的孩子啊!我们多挣点钱也是为了孩子过得好一些。”在平安县某工地打工的张善发和妻子感叹。张善发说,他们常年在外打工,收麦子或过春节的时候才回一次家,平常回家的次数很少。他的两个小孩留在父母身边,而作为父母的他们,每次回家能给孩子的只是物质上的满足,却很少静下心来和孩子面对面地交流。祁乐平女士说,满足一些物质上的需求也不妨,但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不良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孩子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作为父母应转变心态,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感情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成长,多给孩子一点爱。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者:赵俊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