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港液化码头柱子修复前。(左图)青岛港液化码头柱子修复后。(右上图)钢桩包覆层修复技术示意图。(右下图)
|
牙破洞了好补,那么坚固的钢筋水泥土建筑物破损了如何修复?11月23日,“海洋防腐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约仪式在青岛举行。采访中记者了解到 ,该联盟的成立意味着困扰国家多年的海洋腐蚀问题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据悉,仅2009年,海洋腐蚀给国家造成的直接损失就达1万亿元,而在青岛成立的该联盟,有望通过给受腐蚀的码头、桥梁“补洞”、“镶烤瓷牙”的方式减少损失。
一年直接损失1万亿元
11月23日,“海洋防腐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约仪式在青岛举行。“联盟的成立,最终目的是尽最大努力减少海洋腐蚀造成的巨大损失。”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王静告诉记者,海洋腐蚀就是金属等构件在海洋环境中发生的腐蚀,它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据有关统计,腐蚀损失占GDP的3%~5%,全世界每年因腐蚀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7000亿美元。按最低比例3%计算,我国在2009年的GDP为33.5万亿元,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万亿元。”王静告诉记者,该联盟的成立就是为了保护桥梁、码头等滨海重大工程,解决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能源开发过程中的腐蚀与防护问题。
防腐技术就像“补牙”
如何给在海水内的建筑防腐?关键技术又是什么?王静说,海洋因其特殊的环境分 5个腐蚀带:海洋大气区 、浪花飞溅区、海水潮差区 、海水全浸区和海底泥土区。其中浪花飞溅区,是钢铁设施受腐蚀最严重的区域,也是最严峻的海洋腐蚀环境。
“这是因为在这一区域海水飞溅、干湿交替,氧的供应最充分,同时,光照和浪花冲击破坏金属的保护膜,造成腐蚀最为强烈。我们曾做过一个实验,在这样的环境中放一块铁片,它受腐蚀的速度是陆地上的3到10倍。”王静说,如果把这个放入海水中的“铁片”换成桥梁、码头等,就会慢慢腐蚀掉建筑物的材料。“如果不及时进行修补,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码头废弃、大桥倒塌的危险,类似事例在日本等国家出现过。”王静告诉记者,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针对强腐蚀区带的腐蚀情况,开发了包覆防腐蚀技术,并在多个海洋工程设施进行了试用。
新技术
镶个“烤瓷牙”至少能用十年
“包覆防腐蚀技术和牙医补牙很像,就是先把破洞磨掉,然后在洞内填补上材料。在外面包裹上一层‘烤瓷牙’。这样做,就具有长效经济的防腐蚀效果,对暴露于浪花飞溅区部位的钢铁设施 ,包括各种重腐蚀区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设施,如跨海大桥、钻采平台和港口码头等具有广泛的效用,而且至少能用10年左右。”王静说。
青岛类似这样的被腐蚀区域有很多,如青岛港液化码头等。“当时经检测,码头部分钢管桩出现大面积的涂层脱落和海生物附着,局部保护层下腐蚀严重,形成了大量腐蚀坑,最大腐蚀坑深度达4毫米以上。本来马上就要报废的码头,后来经过防腐保护和修理,寿命延长至少十年。”王静介绍说,类似包覆防腐蚀技术也可应用于各种腐蚀环境下的地下管线保护以及新建钢铁设施的腐蚀防护,对于已建钢铁设施,更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规划
“十二五”末减损200亿元
23日,记者获悉,“十二五”期间,本市将把海洋防腐产业列入海洋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同时依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工研究院、中船重工725所等单位,努力打造三个国家级产业高端创新平台。同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 ,积极对接国家海洋科技规划,争取国家科研经费支持。并建立国家海洋防腐产业工程技术中心,培育5家至8家创新型企业 ,建成国内一流的防腐技术及装备产业化基地。
“我们还计划组织实施海洋防腐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在海洋防腐涂料、浪花飞溅区腐蚀控制技术等领域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在海湾大桥等重大临海基建项目中开展海洋防腐技术示范工程。”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规划,下一步,该联盟将打造以海洋科研、工程示范、产业化基地为主线的海洋防腐科技创新产业链,力争到“十二五”末,海洋防腐产业产值突破20亿元,海洋腐蚀损失减少20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争取各类科研经费过亿元。(文/图 记者 孟琳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