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代表为办好上海世博会建言献策 |
2009-03-16 |
|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1400公里之外的上海,世博园区的建设正在争分夺秒;三月的北京,代表、委员们热议世博话题。
曾经见证许多新理论、新文化、新技术诞生的世博会,这一次,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迸发出怎样的勃勃生机?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该如何兑现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的允诺?
特殊时代背景下,世博会又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推动……
这些话题,在“两会”会场里,屡屡被代表、委员提及。
增强信心拉动发展
从某一个角度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全国人大代表洪浩回顾世博会历史娓娓道来:1933年美国芝加哥举办世博会之际,正遭遇美国经济大萧条,对于要不要举办世博会产生很大争论。为了提升信心,芝加哥把“一个世纪的进步”确立为世博会主题,此次世博会不仅成功盈利,还吸引了近2300万人次参加,直接、间接地向社会提供近10万个就业机会,对美国经济走出危机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
机遇,对于中国同样存在。代表们的叙述展开了一轴图卷:上海世博会基础建设总投资达180亿元,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到访的游客量,将大大带动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消费。此外,世博会将展示高新科技成果,为中国调整结构助力,并催生高新技术成果和新的产业。世博会对于中国,将是一个可能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一个或许能带领中国破冰向前、冲出阴霾的火车头。
上海世博会还将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张兆安代表说:“世博会期间,7000万人次的客流,对上海服务业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在建设过程中,大规模建设也会拉动就业的增长。”
经济的拉动是显性的,信心的拉动则是无限的。“在正常时期,世博会是一个国际活动,而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世博会也是拉动经济的强大助推力。”洪浩说。
抓住世博会的机遇
一份份议案、一番番发言,代表们围绕着“抓住世博机遇”话题积极建言。
郭广昌代表透露,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设民营企业联合馆,展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企业发展的成就。
郭广昌说,上海民营企业一直从很多方面支持2010年世博会的筹备,这个馆将由复星集团牵头筹办,联合上海以及全国的知名民营企业共同建设,一定能成为世博会的一个亮点。
王战代表则建议,以筹办世博会为契机,率先打造京杭大运河房车游与自驾游、中国近海沿江邮轮游、申苏浙皖东方快车游等旅游产品,扶持旅游新业态。王战还建议,由国家旅游局等部委牵头,由主流媒体具体参与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世博会主题体验最佳城市海选。选出各省市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如四川的都江堰、甘肃的敦煌、陕西西安等,进一步增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其所属城市参与世博会的积极性。郑杰代表也提出,各项无线新业务的应用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世博会召开这一契机,将有助于世博参观者提前、充分享受到信息化的最新技术成果与应用。
2010年将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无疑会为世博会提供法律保障。姚明宝代表说,上海地方立法已经并将继续为世博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目前已修改了市容环卫条例,正在制定志愿服务条例;还要制定城市防震减灾条例、消防条例、旅游条例……他建议全国人大就世博会面临的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联手执法检查,以确保盛会圆满成功。
鼓励大家都来参与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全民的参与。
让全民参与,首先要让全民知晓。为此,洪浩代表建议,在世博会倒计时一周年来临之际,要在国家层面加大宣传力度,国家级重要媒体、地方报刊和杂志都要开辟专栏宣传世博会,使世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努力形成尽国家之力办好世博的良好局面。
朱国萍代表建议,社区应该围绕迎世博,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迎世博社区主题活动、才艺大比拼、学双语等实践活动,使广大市民提升参与世博的积极性,共同打造和谐、稳定的社区良好环境。她说,应该通过做好家门口的软件和硬件建设,逐步将迎世博和民意沟通、市民教育、群众服务、文化陶冶、健身娱乐相结合。
世博会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盛会,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信念,要在整个世博建设和最后运营管理中,能够展示上海市民的整体素质和风采。叶倩代表谈到,作为城市管理部门来说,也借这次契机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策划,促使市民真正参与,将迎世博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当中。“所有一切准备工作都应该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盛会。”
叶倩代表深情地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城市的名片,可以向世界展示我们整体的素质。作为上海市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都要积极参与世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