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很明显是要求写一篇论说文,而且是一篇看材料而写的论说文。要写好这篇文章,有以下四个步骤或者说有四个关键点必须运用好。
首先必须读懂材料,提炼出材料所蕴含的道理。考生不能误读材料,读出材料本身没有的意思,或者只抓住片言只语,曲解材料的内容。考生也不能像话题作文那样,随心所欲,抓住某一个话题,随便定一个观点,海阔天空,任意发挥。那么,这个材料告诉我们什么呢?关键是抓住“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板桥体”“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这几句话。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这句话上,那很可能就会偏离材料的主旨。
第二,必须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根据提炼出来的观点,选定一个角度,确定自己的论点。不能面面俱到,如果凡是材料提到的,什么都想说,结果往往会什么都说不清。根据对郑板桥这个材料的品读,可以确定以下角度:
谈谈开放和保守,继承与创新,循古与变易,规范与超越,当然也可以谈谈“不忘我,不自卑,不依附,不盲从”的主体意识。所谓“不忘我”,就是要重视自己作为独立主体的存在,不要只注意了别人,而忽略了自己。所谓“不自卑”就是既要看到自己的劣势和缺陷,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优势。所谓“不依附”,就是说既要学习和继承别人的成果,获得效仿的资源和凭借,但又不能躺在别人的身上。所谓“不盲从”,就是要求每个人能自己做主,分析前人的优缺点,有自己的主见,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就是一种不亦步亦趋,不人云我云的独立精神。
第三,确定了观点之后,必须对这个观点进行解说、论证。可以用古今中外的事例进行论述,也可以用名人名言进行论述,并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反复地加以论证。这一部分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最好要高屋建瓴,从历史的、现实的、哲学的高度进行分析。语言要精,简洁明了。
第四,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善于联想,谈开去,不能纠缠在“书法”上,要与社会实际、学校的生活实际结合。如果就事论事地写,就不行,必须“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展开,必须做到“不脱不粘”。写材料作文最忌的是两点,一是没读懂材料,脱离材料,是为“脱”;二是缠住材料不放,是为“粘”。“脱”和“粘”都不行。
如果能做到上述要求,那么离得高分就不远了。
今年的上海卷,既与当前社会现实的需要相吻合,又与学生实际密切联系,对学生的精神成人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题:09高考加油站 tujian.or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