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也有导师,也写得出像样的论文。在杨浦高级中学,近半数的学生得到复旦、同济等大学教授的指点,每年写出规范论文百余篇。日前,第10本《学生论文集》结集出版。
世人熟知王羲之、王献之,但由于缺少真迹,影响了对“二王笔法”的解读。丁尧同学在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金重远的指导下,对王羲之作品的唐摹本进行研究,提出了王羲之作品“有我”、“无我”等独到的观点。这篇《关于王羲之作品唐摹本版本研究》的论文整整8页,得到书法界和史学界专家肯定。
最新出版的《学生论文集》有400多页,收录了100余名学生的70篇论文。从园林设计到环保洗涤用品,从金庸经典到学校用餐满意度调查……选题涉及建筑学、生物化学、社会学、文学等各领域,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要素一应俱全,研究方法和写作格式都很规范。不少论文能提出独到见解,显示出一定的科研水平。据介绍,这本学生论文集,是杨浦高级中学外聘教授开设的《课题型课程》
“作业成果”。10年前,该校聘请了复旦大学刘旦初、谢遐龄,同济大学梅青、上海交大余志洪等60多名教授和专家,为学生担任导师。导师每人带教3至5名学生,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是为了帮助学生摆脱应试思维定势,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创新种子。”杨浦高级中学校长康士凯说,学生从中学会了搜集资料、整合研究成果、团队合作研究、规范撰写论文等本领,通过深入研究某一领域的问题,对该学科产生了兴趣,为进入大学后进一步深入科研奠定基础。当然,每年也有少部分课题研究最终拿不出成果,学校也不勉强,即使研究失败,学生也会得到收益。此外,每名高校导师在带教学生时还配备一名中学教师做助手,这对本校师资也是一种很好的培训。
与一般学校选拔少数尖子生参加创新培训不同,杨浦高级中学的“导师制”,覆盖了全校近一半的学生。课题研究每年产出近百篇论文,学校已连续10年为学生出版论文集。其中已有几十篇论文入选本市有关拓展型课程的教材,成为经典教学案例向全市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