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屡屡开挖,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大重要原因。迎世博,上海到底要挖多少路?哪些必须立刻上马?哪些可以暂缓?哪些根本不予立项?“掘路项目把关、文明施工管理,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市道路管线监察办公室主任杨志鸣说。
一组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5月,全市各部门申报掘路工程1095项。经综合平衡后,立项718项,已经开工626项,主要集中在世博园区配套、迎世博600天道路整治、轨道交通站址管线搬迁和配套、积水点改造和架空线入地等方面。
从1095到718,这减少的377项,意味着至少有300多条道路可以保持正常通行;而已经开工的626项当中,同样让监管和施工部门动足脑筋,要把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监管“还路于民”……
科学安排,从源头上“减项”
如果说,开工项目优化流程、降低工程对交通的影响是从源头上消弭堵点;那么,道路监管部门对掘路计划的科学安排,则是对这种源头的控制。
为什么掘路计划可以从1095项减少到718项?“有些项目因为重复掘路的问题,被硬性取消了;有些项目被综合合并了,还有些被交警等部门限制了。”杨志鸣说。
在本市,要想开挖一条马路,必须经过城市规划、道路监管、公安交警等多个行政部门的共同审核同意。
想过道路监管这一关就并不容易。首先,要符合法规。自2007年1月1日起颁布施行的《上海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五年内或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挖掘”。因建设工程施工确需挖掘的,需“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提前挖掘的时间缴纳一至五倍道路修复费”。
作为控制手段,道监办还另外规定,除道路新、改、扩及大修等涉及道路结构的重大工程外,12个月内,同一路段不允许重复开挖。杨志鸣介绍,今年,就已经有60条掘路计划因为这个原因被取消。
其次,可能被综合合并。“如果我们看到报上来的道路开挖项目在同一路段上,但类别不同,开挖时间不同,通常会将其合并,硬性要求其同一时段开挖,制订并优先安排综合掘路计划,避免出现刚合上又挖开的‘马路拉链’现象。”杨志鸣说。
数据显示,去年两项以上合并的综合工程超过总数的四分之一。
“综合项目的执行时间可能会比单个项目长,但路面开挖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并节约了成本。”杨志鸣说,“有了统筹规划,还需管线权属单位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做好彼此的衔接工作,才能缩短工期。”
科技手段,缩短施工工期
精确知道地下管线的情况,能有效避免盲目开挖,使地面工期大大缩短。
在长宁区市政工程管理署,署长朱民强打开电脑和投影仪,向记者展示了一幅精确的长宁区地下管线图。
电子地图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用不同颜色表示的不同管线。对着某条道路,用鼠标一点,就可以看到它的准确位置及长度、粗细、材质等相关数据。“通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声呐检测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就可以精确知道各种数据,提高开挖质量。”朱民强说。
2006年开始,长宁区正式使用“地下综合管线管理平台”地理信息系统,结合GPS卫星定位等现代技术手段,详细记录下了长宁区道路下9类管线长达2000多公里的三维准确位置及相关数据。有了这套系统,施工单位就像给道路预先拍了个CT,做起“手术”来精确多了,也缩小了道路的“创面”。
朱民强为记者算了笔细账:长宁区2005年道路开挖次数为657次,2006年为649次,2007年为461次,2008年仅为368次,而后几年正是建设高峰。
目前,普陀、徐汇、黄浦等区也先后采用先进的地下探测技术和信息管理平台,将路面下的管线信息记录在案,为先期维护、应急维修、管线更新等工程及时提供帮助。“我的理想是全市所有的区域都能逐步采用这样的现代信息技术,并且通过相容的数据系统,让全市的数据库联成一张大网,为今后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杨志鸣期望。
心系群众,优化施工流程
昨天中午,记者在虹口区惠民路看到,5月2日开工的惠民路(杨树浦路—临潼路)积水点改善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施工中。宽幅约8—10米的惠民路,工程占路不多,仍有4—5米宽的路面被留出来,可供两部轿车正常交会行驶。在路的另一边,靠近人行道的外沿,也留出了1—1.5米宽的道路,供自行车行驶。
据工程监管方项目负责人、虹口区市政和水务管理署俞音介绍,“起初上报的工程方案,是采用道路全封闭施工,这意味着所有经过这条巷子的车辆都要绕行,沿线单位的车辆进出也成了问题。我们结合交警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决定采用半封交施工,力保居民出行畅通。”
记者注意到,道路两侧,凡是有街坊出入口的地方,施工方都留出了便道。这样一来,施工麻烦了很多。负责施工的浙江凌云水电建筑公司项目经理谢来生说:“我们想办法分段施工。如果施工到了街坊出入口的地方,就用钢板将道路两端相连接,居民只要多走个一两米,一样可以通过钢板走到道路另一侧。”
一块块移动式护栏,更醒目地分隔了施工与非施工区域。各小区、单位出入口、分道岔口也设置了机非行驶指示牌。“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我们主动与交警部门联系,请他们在上下班交通高峰时段现场疏导交通。”俞音说。同时,记者发现,工地旁边的道路上洒了水,烈日下,并没有灰尘扬起。已经挖开的土路上,也被覆盖了一层绿网。“我们规定一天基本洒水5次,天气干燥,还会增加次数。”
更让周边居民高兴的是,施工方还听取了居民和居委会的建议,将原本不在计划之列的沿线里弄污水管一并改造,彻底解决居民家中积水的心头困扰。“预计主汛期来临前,就可以完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