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儿童的教育,既要注重智力充分发展,还要重视情感、人格的培养。在昨天举行的2009年度上海教育论坛上,来自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与国内教育专家对资优生教育进行了探讨。
天才、超常儿童、资优生……学生中,总有部分独具专长的孩子,正常的教学进度“吃不饱”。如何鉴别这类孩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的施建农教授提出,一般而言,高于同年龄段平均成绩2个标准差、比同龄孩子高出2个组别、智商超过130、某学科或特长排名在前5%的孩子,都可以认定为超常儿童。
对超常儿童或者资优生,需要加速培养,即提前完成学习内容;或者充实培养,增加学习内容。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用9个数学尖子生的案例研究,阐述了该校的探索。他说,大部分资优儿童存在高原期、飞跃期和迷茫期三个明显的成长阶段。在飞跃期,孩子的领悟力、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突飞猛进发展,表现出非凡的天分和能力。飞跃期之前,大多要经过艰苦学习的高原期;而在飞跃期后,多数孩子会产生迷茫。老师要及时把握孩子在这些关键时期的变化及原因,对孩子因材施教。
有观众提问,中科大少年班的大学生,不少毕业后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政府部门的骨干人才,但也有部分天才少年毕业后成为普通教师,甚至还有人遁入空门。如何看待资优教育的成败?专家们提出,要想资优生人生成功,一定要处理好其短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读书期间竞赛获得金牌等固然是成功,但资优生将来要在某一领域达到很高成就,情商等非智力因素同样重要。在促进资优生智力、学科等方面长足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其理想信念、人格养成、心理品质、合作与沟通等“情商”的培养,避免出现智商超高而其他素质不能同步发展的“跷跷板”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