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从小就对“下海”有浓厚兴趣。念小学的时候,我卖冰棍,一个暑假挣10元钱;中学时收集废品,每学期学杂费可以自理;大学时做家教,利用暑期到各公司实习,忙得不亦乐乎。这些经历让我一直对创业充满期待,不过,2002年大学毕业后,我并没有直接创业。
也许是从小到大的“下海”经历多,当时我觉得,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个人能力,刚刚本科毕业的我并不适合创业。于是我一边“把创业作为梦想”,一边先后在上海、深圳打工,同时还继续给自己补充知识。2005年,我从深圳回到上海,打算念上海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正好听说有关部门有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天使基金”,这可把我乐坏了,一边读书一边创业。
2005年10月9日,我的公司在上海大学科技园区注册成立,当时仅有4名员工,办公室只有30平方米,大家挤在一起没日没夜地工作,希望公司能够快点出产品,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由于有多年工作经验,我知道虽然我们在半导体照明显示行业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但是一个新公司、新产品要让客户接受,除了本身品质、价格有优势外,一定要有亮点吸引客户的眼球,并且能够真正解决客户的难题。
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公司先后推出三款不同定位的产品,展示了公司实力,客户也逐步把眼光投向我们。从2007年到2009年两年时间,我们逐步建立起研发、销售团队,吸纳了10多名大学生,公司的名声在行业内传开。可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合作伙伴、客户越来越多,公司的“战场”越来越大,我们有限的注意力被分散,导致公司核心产品研发滞后,一些新项目面临失败或者终结。
那时候的我,真有点无所适从。此前我觉得自己也算阅历丰富,创业也应该比别人顺利,但碰到实际问题我真的不知道到底该干什么才好。明明知道每个人都很有力量,但是却不知道力往哪里使。还好,我的伙伴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之道。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也注意到公司的问题,找了很多知名的创业导师帮我们把脉。现在问题已基本解决,公司又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我始终相信,创业能够改变命运,创造奇迹。但是,创业也需要你苦心酝酿,精心准备,用心经营,耐心等待。包括何时创业、走怎样的创业路线、何时“进攻”、何时“收缩战线”,都不能凭一时冲动,必须深思熟虑。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