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拥有要素齐备、功能完善、层次多样的金融市场体系,是国际金融中心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为促进全国统一票据市场发展,应当立即着手制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统一票据市场建设规划,形成统筹解决、组织协调和具体推进的多层面的组织架构,确保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统一票据市场建设顺利。
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建设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市场体系。目前,上海已初步建立了股票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黄金市场等全国性市场,但作为货币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票据市场仍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在国家大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形势下,有必要抓紧研究在上海建立全国性票据市场等问题。
发达的金融市场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本质特征
是否拥有要素齐备、功能完善、层次多样的金融市场体系,是国际金融中心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金融市场体系中的各类市场具有相伴相生、共进共长的特点,金融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将各类金融市场要素集合起来,才能形成协同优势,增强市场辐射力。因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票据市场创造了良好发展机遇。国际金融中心相对完备的法律环境和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票据市场发展提供了外部保证。国际金融中心高效、安全且具有成本效益优势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等系统)为票据市场发展提供了硬件基础。国际金融中心巨量的资金流为票据市场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撑,多种金融市场的聚集也催生了票据市场的金融创新。国际金融中心集聚的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为票据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市场参与者。国际金融中心发达的服务产业,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级公司等能够为票据市场发展提供良好市场服务。国际金融中心规模庞大、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人才为票据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中最基础和交易主体最广泛的组成部分,发展票据市场是新形势下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迫切需要。从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角度看,相对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银行信贷间接融资,票据融资是最方便快捷的融资方式。票据市场相对较高的收益和良好的市场流动性,又使其成为理想的短期投资工具。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角度看,以票据为标的物的再贴现政策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满足金融机构短期流动性需求的重要手段。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欧洲央行等就是通过降低再贴现率、创新再贴现机制等手段,向金融机构注入大量流动性,有效改善了整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从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角度看,发展票据市场能够为社会提供持续丰富的短期融资渠道,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通过政策扶持方式,支持票据市场发展。
票据市场的特点
国际经验表明,成熟国际金融中心均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票据市场对满足短期货币融资需求,实现融资工具二级市场交易具有重要作用。在欧美发达国家,票据市场已成为财务状况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公司筹集资金的主渠道和调节短期资金供求的主要场所,并享有与其作用匹配的市场地位。
从各国票据市场发展的经验看,尽管各国票据市场的组织架构、市场规则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市场交易品种相对丰富,包括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资产抵押票据等,其中纯融资性商业票据(Commercialpapers)占主导地位。二是市场参与者类型丰富,市场发行主体和投资主体几乎涵盖大部分的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个人。三是市场上存在大批票据中介和专营机构,承担着评级、发行、交易等职能,成为联系票据发行者和投资者的重要纽带。四是市场化程度较高,通过信用评级方式,形成客观公正的准入退出机制。多数发达国家票据市场通过由票据专营机构担任做市商,起到了活跃票据市场,降低交易风险的作用。
我国票据市场有待完善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企业信用程度不断提高,社会直接融资需求不断增强,票据市场发展迅速。商业汇票使用量快速增长,票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全国商业汇票累计签发金额7.1万亿元,同比增长20.7%;累计贴现13.5亿元,同比增长33.6%;累计办理再贴现109.7亿元。票据融资已成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票据融资快速发展有效扩大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票据融资已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短期融资方式。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业务创新明显加快。
尽管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由于缺乏统一高效的登记、托管、交易平台,票据市场处于分割状态,仅在部分中心城市形成了区域性票据中心,商业银行票据交易的操作流程、业务制度自成体系,阻碍了全国统一票据交易市场的形成发展。二是市场交易品种匮乏。《票据法》规定“票据行为必须有真实的贸易关系和资金关系作为基础”,导致我国票据市场融资性票据缺失,票据市场为企业提供直接短期资金融通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制约了票据市场的长远发展。从发达国家票据市场经验看,受市场内在驱动力影响,票据交易工具存在由交易性票据向融资性票据转化的趋势。三是由于交易品种匮乏,导致票据市场参与主体较少,以大中型企业和商业银行为主,其他企业和机构参与市场程度有限。没有形成有效的做市商机制,导致票据市场流动性较差、价格波动大。票据市场信用评级制度落后也是票据市场发展的重大障碍。四是票据业务处理手段落后。缺乏统一高效的登记、托管、交易平台,使票据市场发展受到纸质票据制约,票据发行、转让等难以实现电子化,不仅交易效率低,而且容易产生风险。
建设全国统一票据市场十分迫切
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上海建设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变得更加必要和迫切。与同业拆借市场主要满足大中型金融机构短期融资需求的市场定位相对应,票据市场建设的长期目标应当是:建成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保障,以现代化信息技术系统为支撑,丰富的票据产品为内容,具备有效实现社会短期资金合理配置,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发现和生成短期资金价格等多种功能,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的票据市场。基于我国票据市场的现实状况,短期目标为: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为平台,实现商业汇票签发、托管、查询、鉴证、交易、结算等业务功能的电子化处理,初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商业汇票市场。其运行模式应当具备以下特征,即: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多样化的交易工具和交易方式、多元的市场参与者、高效的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
全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建设,为我国票据市场电子化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长期看,融资性票据必将替代商业汇票而成为票据市场主体,一旦融资性票据突破法律障碍,电子商业汇票的运营机构将成为融资性票据交易平台的最有力竞争者。届时,通过修改商业汇票要素集,完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功能,很可能从电子商业汇票中直接演化出“商业本票”乃至其他衍生票据品种,从而实现票据市场从交易性票据向融资性票据的自然蜕变。因此,随着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运行,票据市场在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将不断提升。
为促进全国统一票据市场发展,应当立即着手制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统一票据市场建设规划,形成统筹解决、组织协调和具体推进的多层面的组织架构,确保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统一票据市场建设顺利。
一是全力争取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落户,筹建上海票据交易所。正在开发与建设中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具备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处理功能、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功能、商业汇票公开报价功能,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现行票据市场交易方式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假票”和“克隆票”难以禁绝等问题,也有助于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形成。由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具有唯一性,基于发展我国票据市场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客观需要,建议上海市政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力争使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落户上海,推动上海票据交易所建设。
二是吸引全国性银行票据专营机构总部落户。目前,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农业银行票据营业部等机构已落户上海,其统一规范的经营模式降低了票据市场风险,提高了票据市场效率,保持了价格的相对稳定,便于市场交易管理。从国际经验看,机构聚集对票据市场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吸引更多中外资票据专营机构落户上海,加大培育总部经济的力度。
三是适时推动《票据法》修订。受市场内在驱动力影响,我国票据市场的融资性票据需求已经很强。从票据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融资性票据将逐渐成为主体交易工具。为顺应这一趋势,我国应适时修订《票据法》,取消真实贸易背景限制,赋予融资性票据以合法地位,这对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和未来票据交易所业务的拓展将具有重大意义。
四是完善征信系统功能,培育企业信用评级机构。融资性票据的基础是商业信用,而有效的违约约束机制是培育商业信用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征信系统尚不具备采集票据信用信息的能力,企业信用评级机构数量较少,市场认可度低,成为融资性票据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依托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建立票据信用信息数据库,另一方面要健全社会信用评级体系,培育权威性资信评估机构,出台配套的社会信用评估、信息披露等管理制度,建立企业信用比较权威的参照系。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主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