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归忙,勿忘六月黄”,这是老饕们的一句名言。再过一个月的光景,“六月黄”就可爬上市民们的餐桌,上海市河蟹协会日前向记者介绍了2009年的“蟹况”:今年,河蟹协会确定了“两保”的指导性目标,即养殖面积保100万亩,养殖产量保1万吨,指导养蟹户要充分发挥上海特有的河蟹种源优势、养殖技术优势、市场营销优势、养殖基地优势、政府扶持支持的优势,做大河蟹产业。
“崇明蟹”遭遇“史上最难”
上海河蟹业经济多年来连续保持平稳发展局面,全市养蟹总面积达到104万亩,年产河蟹总量1.2万吨,总产值达8亿元。但去年下半年以来,本市河蟹业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协会道出了其中缘由:一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二是2008年历史罕见的雪灾使全国养蟹行业经济效益不理想,影响了养蟹户的积极性,一部分养蟹企业或老板因效益不佳而退出了养蟹行业。三是今年以来一部分重点养蟹湖泊大幅减少养蟹面积,如江苏太湖2007-2008年围网养蟹面积分别为21万亩和17万亩,今年则只有4.5万亩,而阳澄湖也从8.5万亩调减到3万余亩———二大湖泊合计减少面积20万亩左右。
受上述三大因素影响,去年上海特别崇明蟹种的销售遭遇“史上最难”,价格创历史最低,培育蟹种的企业和养蟹户出现亏本面则最多,对上海新一年河蟹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难度。
“崇明蟹”出岛享“优先通道”
针对今年蟹种销售难的不利形势,河蟹协会想法设法拓展营销渠道,先后把瀛螯牌蟹种价格和可供量上网发布可供信息,向重点养蟹地区的六个省市的十六个县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邮发了本市蟹种可供信息的函,协调解决崇明养蟹户出岛卖蟹优先通道,还组织部分合作社成员赴山东、江苏等地联系蟹种销售和洽谈合作开发成蟹养殖事宜。
事实上,为了帮助上海河蟹特别是崇明蟹“出岛”,河蟹协会在今年初分别召集了重点8个地区养蟹企业、合作社和养蟹户以及协会技术顾问组专家,召开了四次座谈会,组织引领养蟹企业、合作社和养蟹户,就当前突出的蟹种销售和新一年生产落实工作进行动员,就养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并分析了养殖生产现状、河蟹加工发展、市场网络建设和面临的困难等。
在调研基础上。协会研究提出了关于发展上海河蟹产业政策扶持的建议,并上报政府有关部门。养蟹重点地区的崇明县政府领导十分重视,亲自参加座谈会,在倾听蟹农呼声的情况下,要求尽快出台意见,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河蟹协会组织养蟹企业代表和专业养蟹大户先后考察查访了江阴小湖市场、上海铜川路市场、广州、深圳河蟹市场销售情况以及上海部分农产品销售连锁门店,并引导企业和蟹农商品蟹销售本着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拓展境外市场的方针,将产品进超市、入饭店、走境外,并在全国部分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点,在养殖湖区设立河蟹专销点,以此促进河蟹市场销路,使商品蟹能卖得了、卖得好。
确保“崇明蟹”安全可靠
除了解决当下的问题,协会还从长远着手,全面实施河蟹品牌战略。
为宣传上海优质蟹苗种和实施跨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展市场,协会不但在崇明、上海、北京、香港、安徽等地召开了推介会、信息发布会、研讨会,而且还配合政府主管部门举办河蟹苗种推介会暨生产质量安全研讨会,邀请五省一市相关水产主管部门的领导、企业代表、新闻媒体等100余人参加会议,进一步宣传河蟹种源品牌,让全国养蟹企业和老板了解上海、认识上海、看好上海的瀛螯优质蟹种。
河蟹质量安全是上海发展都市型现代渔业的需要。为做好本市河蟹养殖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河蟹协会专门制订了监管工作计划,对确定的首批12个规模化养殖基地,近1万亩面积,组织质量检测。据了解,23只送检样品经市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均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
协会还组织对规模化蟹种养殖基地进行了水质检测,对养殖投入品即渔药、饲料进行了抽检,对各基地养殖档案记录进行了查阅。同时建立了以河蟹标准化生产、执法监督管理、信息管理、诚信生产经营为主要内容的蟹种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建设,促进了企业和蟹农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确保了健康养殖和产品的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