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海外房产,距市中心高速公路车程10分钟,投资后协助办理移民,价格50万美元起……”
商业炒作也好,其他原因也罢。反正最近一个月,推销海外房产的“标准广告语”,再一次引起关注。几家海外开发商,不约而同“发力”,毕竟难得。
尽管此前,某网站组织的“赴美看房团”最终变成了旅行团,一套也没成交;尽管从2007年年底以来,来沪销售的海外楼盘,无一例外业绩惨淡;尽管到美国买一套房,每年要支付地产税,要支付维护费,还要冒“举杠铃”的风险……但显然,随着一些房地产商的不停“叫卖”,许多人心中那根弦,如口袋里的“闲钱”一般,被微妙拉动。
海外买房需谨慎。因为个中情况,难免与想象的不太一致。拿“标准广告语”来看,多少有些误导。在本报美国记者站工作3年的沈月明指出,美国高速公路开10分钟,足够从市中心开到沙漠,房产的地段,就无从保证。“协助办理移民手续”,也没有那么简单,美国各州手续不一,投资要求不一,居住年限不一,买了房有时也很难顺利移民。至于海外房产的“底”在何处,谁说得清楚?说不清楚,“抄底”一词,也就有滥用之嫌。
更要提醒的是,不少人出于留学或移民的目的,欲购买海外房产。而来沪推销的绝大多数海外楼盘,周边并不具备成熟的商业配套。一些楼盘距离大学区很远,去学校要倒换多班地铁,费时费力。有的楼盘建于金融危机来临之前,与项目上马时相比,当地房价早已一跌再跌,区域内抛售房产多多,而需求很少,短期内元气难以恢复。中国投资者是否要去举这样的“杠铃”,值得三思。
近闻,很多海外楼盘在沪上热销,意向成交多多,行情看涨。这如果是事实,买卖双赢,当然是好事。“海外买房”引起热议,本身就证明了需求的存在。但如果是炒作,我想,大概也很难忽悠到投资者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