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等桥隧通了才有所作为,观念走在前,崇明生态农产品最大的出路应该是在市区。明天上午10时30分,由崇明县政府与百联(集团)联手合打造的“2009崇明生态农产品推介会”将在仙霞路上的百联举行。届时,崇明老白酒、崇明绿芦笋、崇明白扁豆、崇明糕”等80多种崇明特色生态农产品集中展销,同时登陆包括华联、联华、世纪联华、华联吉买盛等70多家市区超市、标准化菜场和专卖店。
崇明农产品主动出击
崇明好吃的东西来了,但是来得太慢了!因为采访,记者常去崇明,所见到访的领导包括百姓,都对地道的崇明土菜赞不绝口,甚至县政府的锦绣宾馆的宴席都让前往联系工作的市区人吃得津津有味。然而到了市区,人们就很难吃到正宗的崇明菜了。
凭心而论,“纯农业”的崇明土特产品种多,不亚于南汇和奉贤,但在把自己的农产品推向市区方面,则逊于前面两个区。为何?交通不便肯定是一个制约因素,然而,即使桥隧接通,崇明与市区也并非无缝对接,台风、冰雪等气候影响,仍然存在。问题是崇明的好东西应该不等不靠,而是主动出击。这次大型推介活动之前,崇明县政府和农委包括上海宝瀛公司等已在市区开设了一些崇明优质农产品专卖店,但是点稀量少远远不能满足市民的需要。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上海郊区包括崇明的许多农产品生产方式还是“单打独斗”,增殖方式也是依靠政府补贴,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走上市场获得盈利形成良性循环机制,才能真正自立、自强进而发展壮大。
提前介入严把质量关
这次为了崇明生态农产品大举进入市区,崇明县技术监督局对所有农产品进行检查,县农委对生鲜农产品进行抽检,严防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此外,崇明县农委以及各有关部门还提前介入,有10个工作组驻扎在市区,协调各方关系,解决面临问题。
崇明生态农产品云集市区,也是它今后一个供应的基调:主要是本市,北上是辅助。比如到了冬季,崇明花菜北上供应市场,这是对全国支持上海的一种回报,但是,许多菜特别是绿叶菜的市场无疑应该供应本市。当然,崇明方面已经认识到了:外省市许多农产品想方设法要进入上海,而崇明更应紧紧抓住上海这么一个大市场,通过生产供应和市场要求两方面推动崇明生态农产品向前发展,让更多地上海市民认可:吃崇明的生态农产品,放心。
相关链接
崇明县已有15个乡镇的50万亩耕地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5家企业的44个特色农产品通过了相关产品质量认证,并初步形成了中华绒螯蟹、白山羊、特色蔬菜、优质大米、林果花卉等五大主导产业。
“崇明金瓜”、“崇明香酥芋”、“崇明白扁豆”、“崇明白山羊”、“崇明水仙”等5种农产品成为本市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崇明老毛蟹”、“崇明老白酒”已被国家技监总局核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获得标志使用权;形成了100万亩河蟹、16万亩“寒优湘晴”大米、10万亩无公害花椰菜、200万羽林地散养鸡等绿色食品基地;培育了“宝岛”河蟹、“老杜”鸭制品、“白狗”芦笋、“兴怡”花菜、“飞岛”柑橘等10多个知名农产品品牌,扶持发展了上海北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上海宝岛蟹业有限公司、上海老杜鸭鸭有限公司等10多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指导建立了4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县农业经济正向高效生态的目标迈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