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上海交通工程学会获悉,根据有关部门对上海无轨电车的发展规划思路,今后的上海电车可望实现从目前的近300辆增至800辆的运营规模。
上海电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设想是,开展无轨电车的改良技术研究以及新型电车开发,稳定现有无轨电车规模,适度合理发展无轨电车(新型电车)。
“绿色”电车数量萎缩
相对于“喝油”公交车而言,无轨电车无尾气排放,非常“绿色”。且噪声低,仅是“喝油”公交车平均噪声的50%。但环保的卖点仍无法挽救无轨电车逐渐萎缩。
目前,上海电车数量在近300辆左右,与鼎盛时期相比,萎缩了不少。据悉,上海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始于1914年11月,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更是多达923辆。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无轨电车发展受到影响,规模逐步萎缩,营运线路从22条缩减到现在的15条左右。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全市电车停车保养场有4座,设计停车保养能力达1304辆,实际停放电车近300辆、汽车903辆,电车的停车保养能力利用率仅为20%。与此同时,无轨电车的萎缩,无轨电车驾驶员也青黄不接,驾驶员年龄结构偏大,平均年龄达44.5岁。
制约电车发展问题多
本市无轨电车的萎缩,原因是多方面的。无轨电车背上翘着一根“辫子”,需要架空电线网供电,而蜘蛛网般的架空线多少有些影响市容的美观。11路电车驾驶员顾师傅向记者表示,由于无轨电车受制于架空线,电车不能超越其他车辆,其运营的灵活性不及“喝油”公交车。电车不运营闲置时,不具备向社会单位出租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电车公交公司的经济利益。
“目前政策对电车的扶持也不够,电价政策不利于发展电车。”市交通局有关专家说,在20世纪90年代初,电车动力电价低于居民照明电价。但现在公交电车实行的是国家非普通动力用电标准,电车电力价格高于居民照明电价;同时,电车虽然是零排放、能耗低,但不享受政府补贴,而公交汽车尾气有污染、能耗高,却可以享受政府的燃油补贴、购车补贴,政策导向造成了运营企业不愿意投运电车。
在城市重大工程建设中,由于搬迁线网过程复杂,经济代价较高,建设单位也希望电车快点改成汽车。由于交通管理的需要,涉及到电车线路走向的调整(单行道),上下行线路的间距较大,因受限于架空线网和客流影响的因素,企业也没有积极性过多投入电车运营。
电车其实可以无“辫子”
“我相信无轨电车不会消亡。”上海公交协会秘书长姜培顺明确向记者表示。
带“小辫子”是电车的“软肋”之一,由于对架空电线网的依赖,导致了与市容美观的不协调,以及缺乏运营灵活性。不过,今后的上海无轨电车,不再是清一色带“辫子”,将逐步推出不依赖网线的新车型,解决架空线视觉污染的好方法。比如,目前正在试验的“无辫”电动车,可以晚上充电,白天运营,还有逐步扩容的“超级电容车”,其底部安装了超级电容器,每次进站可利用站点上设置的充电装置自动充电。
即便是有“辫子”电车,运营线路也可以做出调整,比如,可借助申城的“田字形”高架布设无轨电车网线,能将网线“藏”在高架下面。据悉,上海电车供电公司通过研究已经得出结论:在高架沿途布线设站,技术上可行。
电车扩容将分“三步走”
记者昨日了解到,有关部门拟就的上海无轨电车发展规划设想建议是:在落实针对电车运营企业的扶持政策的前提下,分三个阶段实施无轨电车保护计划。
第一步以稳定现有无轨电车规模为主,结合世博会无轨电车的后续利用,同时逐步减少汽、电混行的运营方式,配合市政道路改造进程,形成400辆左右的电车运营规模。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根据电车新技术的开发推广计划,将部分电车线路的传统电车逐步置换为新型无轨电车,逐步减少汽、电混行的运营方式,形成500辆左右的无轨电车运营规模。同时,将部分汽车线路改为电车线路,结合市政道路工程优化,调整部分电车线路的走向,在中心城区(浦西)形成600辆左右的无轨电车运营规模。
本市电车发展的远期目标是,结合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线路调整进行规划,适当发展目前供电设备尚未覆盖的区域,探索无轨电车与有轨电车供电设施的兼容及规模化经营,可在郊区新城区进行试点,形成800辆左右的无轨电车运营规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