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距世博会开幕只有326天了,很快,我们这座城市也将迎来一场某种意义上的大考。7000万人次的参观量,对城市的交通组织也会是个大考验。目前交通拥堵有一定的阶段性,但对于上海这样一座特大型城市而言,也要认识到交通拥堵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记者为此对话交通和规划方面有关专家,请他们为本市交通如何排堵保畅出招。
错时上下班,先试起来
新闻视点:与5年前相比,上海日交通量增长了约20%,居民日平均出行距离也增加了近1公里。在目前这种交通最困难时期,可以采取哪些特别措施缓解交通压力?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必壮认为:在当前交通最困难时期,能否适度采取“削峰填谷”的需求管理措施?除了全日制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等作息时间要求高的单位之外,对于其他单位,可按照各自特点,调整上下班工作时间,避免高峰的过度集中。
据了解,上海世博会期间,可能会采用错时上下班、调整休息日等措施。那么,现在部分单位可不可以先行尝试?
去年下半年起实施的公务小汽车每周一日限行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能否考虑扩大到所有非经营性车辆?实施中可采取相应的补偿或奖励措施,如减少还贷公路收费作为补偿,并适度给予车辆节能补贴等奖励措施。也可对交通紧张区域实施车辆限行。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杨超说: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区域拥挤收费。以上海地面交通状况为例,中心地区地面交通拥挤严重,高峰时段市中心区域的地面平均车速只有12.4—15.4公里/小时,与通常国际公认的18公里/小时以上的理想车速差距较大。
事实上,包括伦敦、新加坡等大城市均采用了这种方法,来控制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流量。据预测,在实行“拥挤收费”的区域内,交通量有望降低10%到20%,平均车速将提高15%到25%。由于对公交车不收拥挤费,乘公交车出行成本将相对降低,这也有望增强公交车的吸引力。
完善次干路,提高效率
新闻视点:有些车辆在高架上行驶得还较顺畅,但快到下匝道的地方,就堵车下不来了,为什么?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岳表示:目前的道路建设,很多都集中在关键的、骨干道路工程上,但是,随着骨干路网的基本形成,道路建设的重点应该逐步转移到次干路和支路上来,要让路网真正发挥作用,还应该重视次干路和支路的建设。
车辆一到下匝道就堵车下不来,这是因为地面道路比较窄,交通疏解能力不足,形成了道路瓶颈,从而大大降低了车辆行驶速度。那么,能不能在建设骨干工程的时候,同步建设一些配套工程,以完善交通系统,确保路网中道路各种等级的合理比例。
还有的学校周边特别容易拥堵,能不能在可能的情况下,在局部路段拓宽支路并设置停车带以解决临时停车需求?我觉得现在已到了重视这种有实效、投资不是很大的建设的时候了,这样才能发挥路网的整体效率。
杨超认为:建设轨交站时,务必考虑周边的用地规划。有没有公交站点的设置?有没有汽车、自行车、助动车的泊位?有没有出租车候车点的用地?……
在伦敦,有1/3的地铁车站和汽车停车场结合在一起,能保证市郊居民能在1小时内到达市中心办公地。
高岳说:根据计划,2010年前将规划建成60个左右的综合客运枢纽,其中也包括以轨交和机动车换乘为主体的停车换乘枢纽,方便驾车族将车停在枢纽停车场后换乘轨道交通进入市中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