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地下,300万年以来河流和海洋沉积形成的泥砂层究竟如何分布?哪些地区可以地下开发,哪些又不适合大兴土木?历经四年完成的《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通过专家评审验收,今天将正式由国土资源部移交给上海市人民政府。
启动于2004年4月的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采取国土资源部和上海市合作的方式,将国家战略性地质工作和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是国土资源部和上海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据介绍,这是上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综合性的城市地质调查。在调查中,相关人员整合了上海地质工作40多年的成果,收集扫描各种地质资料8100多份,利用了30万个各类钻孔资料及钻孔测试数据,将全市地质钻孔、地面沉降监测等资料及中心城区暗浜图等资料一一数字化,建立了系统的基础地质数据库。通过调查,不仅全面查明了上海空间地质结构,取得了耕地、滩涂、水系等地球化学数据,还建立了一套空间数据库和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可以服务于上海市城市规划、地下空间利用、工程建设、灾害防治等领域。
在嘉定、青浦等新城建设及上海中心城地下空间规划中,《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的成果已小试牛刀。今后,“上海城市地质信息系统”中的地质信息资料,将向全社会公开,城市规划和工程选址时,无需再进行重复的地质勘探,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全新的数字化城市地质信息系统,还能即时监测地下水的开采和地面沉降状况。目前,上海已建了25个地面沉降监测站,300多口地下水位观测井,随时传送数据,监测地下情况。“十一五”期间,还将在崇明三岛、金山、临港新城等地新增10个地面沉降监测站。已建成的轨道交通沿线,地质人员每隔5米—10米设立一个监控点,一旦哪里的地面沉降“超标”,信息系统立即会提出警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