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微博)记者[JiZhe] 王建慧 滕芙勤 报道
从7月下旬上岗至今,外地[WaiDi]“的哥[DeGe]”们入沪试点已悄悄进行了一个多月。
记者[JiZhe]昨日跟车采访发现,外地[WaiDi]“的哥[DeGe]”对于上海[ShangHai]的道路情况已经基本熟悉,而为了更快掌握路情,有“的哥[DeGe]”甚至自掏腰包购置了导航仪。大众出租公司表示,新招募的外地[WaiDi]“的哥[DeGe]”截至目前尚无违规及投诉记录。
【调心态】
开出租车就是求安稳
来自江苏海门的陈冠勇师傅[ShiFu]1981年生,2003年来沪后便在普陀区富平路上开了家大约50平方米的小型便利店,自己当老板不到三年,就在顾村公园附近买了套门面房,130平方米,当时的售价为80万元。
记者[JiZhe]联系到陈师傅[ShiFu]时,他正在改装新家。“原来沿街的门面是光明便利店,自己家里经营的,一年多亏了一万多元,现在准备租给别人了,剩下两个房间自己和老婆小孩住。 ”
陈师傅[ShiFu]告诉记者[JiZhe],不继续在普陀及家门口开店的主要原因是成本压力,包括租金、人力等多方面因素,“原来的租金差不多是7000元,几年来一直没涨,现在如果要续租的话,就得1万元,员工工资给出1500元现在都没有人要做,几年前我只要花七八百元,就有很多人抢着做。 ”
此外,富平路上最近几年陆陆续续开出了不少类似的小店,也对生意造成了冲击。 “赚不到钱了,所以开开出租车也图个安稳。”陈师傅[ShiFu]向记者[JiZhe]坦言。
多的差价自己贴
对于陈师傅[ShiFu]来说,开出租车并不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早在三年前,他就花了11万元买了辆带牌照的桑塔纳,对于上海[ShangHai]市内的道路算得上熟悉。 “但难免有些路不认识的时候,要么就问乘客[ChengKe],要么就打电话问带教师傅[ShiFu]。 ”陈师傅[ShiFu]告诉记者[JiZhe],为了更好地熟悉路况,他还自掏腰包1580元买了个GPS导航仪,有了导航仪后,开车认路方便了许多。
“刚开始的时候,有几次师傅[ShiFu]电话没打通,我和乘客[ChengKe]又都不认路,遇到这种情况,我只好下车帮乘客[ChengKe]再重新找一辆车。 ”作为新上岗的“的哥[DeGe]”,陈师傅[ShiFu]一直抱着一颗平常心,他总是告诉自己,刚开始,慢慢来。
“还有几次,可能因为我不熟悉道路,稍微绕了点路,乘客[ChengKe]反映说这条路线比平时多了几元钱,由于是我的原因,我就自己贴钱。做我们这行的,心态要好。 ”陈师傅[ShiFu]说。
【平常心】
早出晚归难适应
来自湖北的侯师傅[ShiFu]在上海[ShangHai]已经工作了八年,之前每天的工作是给老板开专车,每天轻轻松松定点接送,月收入两千多元。为了让薪资水平追赶上CPI的增幅,侯师傅[ShiFu]决定转行当“的哥[DeGe]”。
“现在基本上每月能赚四千元不到,几乎是以前的两倍,觉得挺满意的。 ”7月中旬刚当上 “的哥[DeGe]”时,侯师傅[ShiFu]还着实有些难以适应。“以前每天加起来工作不到四个小时,现在早晨6点出门,晚上12点回家,洗洗后上床要1点钟了,太辛苦了,刚开始一个礼拜,真是浑身酸痛,脚一直踩刹车踩油门,都僵掉了。 ”
侯师傅[ShiFu]告诉记者[JiZhe],“做一休一”的他休息日几乎都要睡到中午12点,起床后上上网、带带孩子,一天也就过去了。 “有钱赚,辛苦点也没什么,而且到现在基本上已经适应了这样的工作节奏,家人也都很支持。”
“酸甜苦辣”皆人生
路上的故事,充满着酸甜苦辣,“的哥[DeGe]”们看了许多,也感受了许多。
“几天前在徐家汇开车,遇到了一位老阿姨,要去宁波路,当时车子开到小区弄堂后,我就把计价器提早翻了下来,谁知道到了家门口,这位阿姨还多给了我2元钱。昨天晚上,在同样的地点,又碰到了这位阿姨,世界还真的很小。 ”来自江苏的纪师傅[ShiFu]笑称:“驾车时会遇到好事,当然也会看到斤斤计较的乘客[ChengKe]。 ”
纪师傅[ShiFu]回忆,上周载客去外高桥时,在快到目的地的一个十字路口时,乘客[ChengKe]要求刷卡。“当时已经是红灯跳黄灯了,为了不影响后面的车辆,我就继续往前开了段路,谁知道这时候计价器又往上跳了一元钱,乘客[ChengKe]觉得我是故意的,那我也就不和她啰嗦,退给她一块钱。 ”
【论收入】
有好有差看表现
那么这些外地[WaiDi]“的哥[DeGe]”月收入能有多少呢?陈师傅[ShiFu]告诉记者[JiZhe],除去份子钱、油费和停车费,基本上每月能赚四五千元钱,这对于新上岗的外地[WaiDi]“的哥[DeGe]”来说,已经算是业绩不错了。
记者[JiZhe]采访发现,由于“的哥[DeGe]”的月收入与工作时间、对道路的熟悉程度有关,并不是每个新人都能这么快“上手”,有的每天即便工作15个小时月入却依旧只有三四千元。
徐明(应采访对象要求,化名)今年41岁,18岁时就来沪打拼,曾经开过皮革公司、为酒店运送过农副食品。昨天下午记者[JiZhe]与他约在金沙江路地铁站见面时,他刚从颛桥载了名乘客[ChengKe]返回市区。记者[JiZhe]搭上了徐明的车跟随采访,见到的第一笔生意是从金沙江路到真北路。 “这条路我熟悉,不用乘客[ChengKe]指路。 ”徐明笑言。
谈及转行开出租车的理由,徐明的态度是“试试看”。 “以前每天帮酒店配送农副食品,六七点钟起床,下午一两点就回家休息,还比较轻松。年轻时也开过公司、做过老板,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赚几万元钱呢。可是后来坏账太多,钱收不回来,风光的日子不再咯。 ”说到这儿,徐明笑了笑,“其实开出租车纯粹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想呆在家里没事儿干。 ”
徐明告诉记者[JiZhe],自己现在是一个人承包一辆车,这也就意味着不像其他司机“做一休一”,徐明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早晨6点到晚上9点,“这样,一天的时间都贴进去了,刚开始真有些不习惯。 ”
徐明告诉记者[JiZhe],由于自己对许多道路不熟悉,每天做得好的时候也就700多元钱,做得差的就400元钱,扣除200多元钱的份子钱以及近300元的油价,还有每个月几百元的停车费,到手也就三四千元钱。 “辛苦我是不怕的,关键是每天工作15个小时才赚这点钱,觉得有点不值。 ”
【努力学】
走到哪里记到哪里
尽管目前的薪资难以达到徐明的心理预期,但他却并没有放弃学习的过程。
他从车前的储物小箱内拿出一本记满了路名的本子,记者[JiZhe]看到每一页上都写着不同的路名,中间用中划线相连。 “去某个地方我可能只认得一条路,但乘客[ChengKe]往往会有更优的路线,我就顺手把它记下来,比如以前到新客站我一直走中山北路,但是有一回乘客[ChengKe]说走长寿路其实也是一样的,我就顺手记录下来,第二天早晨翻开地图再回忆一遍。 ”
徐明告诉记者[JiZhe],自己曾经遇到过特别不理解的乘客[ChengKe],态度很不好,说“路也不认识,开什么差头,”但自己心态很平和,刚开始,反应比较慢很正常,一切都要慢慢适应慢慢学习。
“因为上海[ShangHai]道路太堵了,许多出租车司机为了多赚钱就开得很快,这样很容易出事故,同时也是对自己和乘客[ChengKe]安全不负责任。 ”徐明坦言,即便赚得少一些,也要保证乘客[ChengKe]的安全。
【有担忧】
希望“大账”公开透明
同样来自江苏海门的张师傅[ShiFu]来上海[ShangHai]已有二十多年了,因此对于路况,他甚至比不少老上海[ShangHai]人都熟悉,所以并不担心不认路的情况发生,工资待遇也由于自己熟门熟路,每个月能赚个五六千元钱。
“其实我自己对目前的工作挺满意的,但最担心的还是社保卡的缴金问题,公司缴金都缴到了江苏省,我很担心万一我生病了,在上海[ShangHai]看病能不能享受医保?看病问题怎么解决呢? ”老张对记者[JiZhe]坦言。
同时,在公司缴纳押金的问题上,也有司机表示不理解,“为什么上海[ShangHai]司机的押金是分批缴纳的,而外地[WaiDi]司机就要一下子付清5000元呢? ”
其三,对于每个月的份子钱,司机们也有异议,“每个月交份子钱的时候就是一个‘大账’,里面到底包括了哪些条目,是不是要有一个细则呢?为什么每个月1000元钱的维修费是不管修不修都要交的? ”
【回应】
未增加外地[WaiDi]司机负担
对于“的哥[DeGe]”们的一些疑问,昨日下午记者[JiZhe]联系到大众出租有关负责人,该人士表示:“公司对外地[WaiDi]‘的哥[DeGe]’与本地‘的哥[DeGe]’在服务管理上是一样的,在押金的金额上也并未有区别对待,也并没有增加外地[WaiDi]司机的负担。 ”
至于“大账”的明细问题,大众方面称,这个统计方式所有“的哥[DeGe]”都是一样的,在大众营业厅内的电脑系统上,的哥[DeGe]只需将司机卡插入系统,不仅能查到每个月的“大账”明细,还能查阅自己每天的收入。而对于“的哥[DeGe]”们关心的社保费用的交付,大众方面表示,尽管目前上海[ShangHai]的社保卡还未实现全国联网,但随着未来的发展趋势,全国通用指日可待。
目前尚无违规及投诉
大众市北分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外地[WaiDi]‘的哥[DeGe]’在上岗前都会经历一轮岗前培训,学习行业规章、服务须知等,为了关心外地[WaiDi]‘的哥[DeGe]’的生活,公司工会、党政等领导都会挨家挨户地送去电风扇、电饭煲、空调被等生活必需品。 ”
除了企业关怀之外,每位外地[WaiDi]“的哥[DeGe]”在上岗前,公司一般都会安排带教师傅[ShiFu],指导他们将沪上主要景点以及大众公司的几个维修点走一遍,熟悉路线,正式上岗后,“的哥[DeGe]”们如果遇到哪条路不熟悉了,还能电话咨询带教师傅[ShiFu]。
“为了不让外地[WaiDi]司机产生心理上的陌生感,车队队长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打电话给他们,问他们最近开车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等,主要是希望他们能尽快地融入环境。”大众方面称,目前市北这批外地[WaiDi]司机表现较好,尚未发生投诉及违规现象。
【反馈】
乘客[ChengKe]:基本表示理解
在记者[JiZhe]跟车采访过程中,上来几位乘客[ChengKe]均对外地[WaiDi] “的哥[DeGe]”表示理解。“司机如果不知道怎么开,我熟悉的话就会告诉他们怎么走,如果都不熟悉,地图也找不到,只好下车再找一辆了。 ”市民高先生表示。
但在采访过程中,也遇到并不理解的乘客[ChengKe]。白领周小姐表示:“对于外地[WaiDi]‘的哥[DeGe]’,最不能接受的还是沟通上的问题,实在无法接受司机师傅[ShiFu]不会讲上海[ShangHai]话,然后路也不是很清楚,竟然要我帮忙指路,体验感觉完全不同。 ”
【说法】
管理部门:只是试行不会全面铺开
据了解,目前上海[ShangHai]出租车保有量为近5万辆,从业人员约10万人左右,驾驶员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一般为“做一休一”,由于连续工作时间较长,安全营运要求高,工作条件较为辛苦,所以有意从事出租车驾驶员职业的人数越来越少。虽然驾驶员缺口大、单班车现象普遍,但上海[ShangHai]对招聘外省市户籍“的哥[DeGe]”仍然十分谨慎。
从今年4月起,上海[ShangHai]市的强生、大众、锦江、海博、蓝色联盟和法兰红出租企业,先后进行了内部招聘工作,每家限额50名。
数以千计的非沪籍人士踊跃报名,经过多轮审核和一系列的专业培训、考试,最终好中选优确定了首批300名非沪籍人士加入到上海[ShangHai]的出租车驾驶员队伍,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先前从事货运、包车、修理等职业的,对上海[ShangHai]的道路交通状况较为熟悉,不仅能听懂上海[ShangHai]话,有的还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ShangHai]话,与市民乘客[ChengKe]沟通基本没有障碍。
记者[JiZhe]从交通管理部门了解到,按照现行 《上海[ShangHai]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上海[ShangHai]对进入出租车行业的人员有严格要求,首要的前提就是有上海[ShangHai]市常住户籍,而对于这一规定,率先引进外地[WaiDi]“的哥[DeGe]”的出租车企业均表示,他们录用外地[WaiDi]“的哥[DeGe]”只是小范围“试水”,一切都在摸索之中,就目前而言不会有扩充计划,所以与管理条例并不抵触。
市交港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外地[WaiDi]“的哥[DeGe]”入沪只是试行,是否会全面铺开,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专家建议:应制定临时性过渡措施
虽然上海[ShangHai]对于“试水”外地[WaiDi]“的哥[DeGe]”表现出十分谨慎的态度,还没有大面积推广的打算,但有关专家对此却表现出赞同。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势不可挡的趋势。 ”复旦大学历史学和旅游管理学博导顾晓鸣在接受记者[JiZhe]采访时表示,所谓“一体化”它包括了多方面,如交通、旅游、医疗等等,其中交通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顾教授说,现在上海[ShangHai]的区域都在扩大,应该要提倡“创新驱动”,充分利用外地[WaiDi]的人力资源,上海[ShangHai]用工制度的改革,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一体化发展不仅仅是人员流动,更重要的是利用人员流动这个平台,来达到信息互通、感情互通的目的,流通越多上海[ShangHai]发展会越快越繁荣。
“出租车是上海[ShangHai]的一个流动服务窗口,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流动载体,是普及性和频繁性非常高的流动窗口。 ”顾教授表示,不能将外地[WaiDi]“的哥[DeGe]”看成是一个简单的 “低级劳动群体”,而是要转变观念,要善待外地[WaiDi]‘的哥[DeGe]’,在生活上、工作上多关心他们,多与他们沟通和交流。同时,外地[WaiDi]‘的哥[DeGe]’进入上海[ShangHai],不仅可以让外地[WaiDi] ‘的哥[DeGe]’大开眼界,还能带来文化、观念及物质上的流通,比如,‘的哥[DeGe]’回家会带一些上海[ShangHai]的土物产,还能为上海[ShangHai]带来旅游客流等。
当然,对于这一新的“的哥[DeGe]”群体,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去解决,比如户口问题、养老问题、外地[WaiDi]“的哥[DeGe]”的管理问题等等,其中还会涉及到一些技术性问题。对此,顾教授建议,有关部门可根据目前的情况,制订一些协调过渡的规章制度,特别要讲清楚“管理确有难度,差异客观存在”,在一定时期内制定相应的临时性过渡措施,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真正体现市场竞争的公平、透明、自由和双向选择。
【记者[JiZhe]手记】
“的哥[DeGe]”群体中的“新上海[ShangHai]人”
王建慧
结束采访,记者[JiZhe]不禁感慨良多。
上海[ShangHai]出租企业招聘的外地[WaiDi]籍驾驶员,到上海[ShangHai]开出租车才一个月,能做到如此心态端正、爱岗敬业,实属难能可贵,值得赞赏。记者[JiZhe]认为,他们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一代“上海[ShangHai]人”,是上海[ShangHai]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构建四个“中心”生力军的组成部分,不可等闲视之。
曾几何时,“新上海[ShangHai]人”似乎是外地[WaiDi]籍人士来沪开拓事业的代名词,似乎专属金领、白领阶层。随着上海[ShangHai]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历经世博盛会之后,大批外地[WaiDi]籍的蓝领员工成了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基层主力,出租车行业就是一个典型。小小出租车,每天承载着五湖四海的来客,从这个视角来看,它是一张流动“名片”,体现的是上海[ShangHai]的城市形象。这些新来的外地[WaiDi]的哥[DeGe],之所以能不畏艰难、勤学苦练“城市地图”的基本功,肯自费买导航仪,愿自己吃亏缴“学费”,有如此宽容平和的心态和人格素养,正是他们善于融入上海[ShangHai]、自觉拥有上海[ShangHai] “城市名片”意识的体现。
从管理层面来说,如何细致入微地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切实引导他们更快地“走进上海[ShangHai]”,任务不轻。除了岗前培训,学习行业规章、服务须知,还要关心外地[WaiDi] “的哥[DeGe]”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大众公司的工会、党政等领导,还挨家挨户地送去电风扇、电饭煲、空调被等生活必需品……确实做得不错,值得大加褒扬。
应该清醒认识的是,“的哥[DeGe]”是出租行业的第一生产力,管理层的基本职能也应该是服务。换句话说,“的哥[DeGe]”为乘客[ChengKe]服务,公司应该为“的哥[DeGe]”做好后勤服务。所以,公司的管理措施,公开透明是应该的,对本地“的哥[DeGe]”和外地[WaiDi]“的哥[DeGe]”一视同仁,也应是题中应有之义,即使有“的哥[DeGe]”不理解,管理层也应尽到普遍告知的职责,让“的哥[DeGe]”明明白白。
再从社会层面来看,“的哥[DeGe]”身上的担子不轻。众所周知,工作时间长,竞争激烈,收入不稳定……这些都是“的哥[DeGe]”队伍新陈代谢特别快的根本原因,要保持队伍的基本稳定,这是需要管理层长期关注的首要议题,除了国家给予的燃油等补贴外,管理层能否再动动脑筋,自身挖潜,开源节流,如能再为“的哥[DeGe]”减点负,或许是真正稳定“的哥[DeGe]”队伍的办法。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