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岗位上,逯廷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却像一颗镶在党的事业上的明珠一样闪亮,让组织信任,让塞北百姓敬慕……初夏时节,天镇县委再次发出通知,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向逯廷同志学习。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的心“铆”在党的事业上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66年秋,逯廷从朔县师院毕业。先到天镇县教育局上班,后来又调到县广播站当编辑,再后来就是到县委调研室、县政府办公室当副主任。17年间,5次调动工作。在这些岗位上,他都留下闪亮的足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荣获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或许,这些岗位一个比一个理想,他才“愉快接受”“毫无怨言”。然而,面对1987年初的工作选择,人们不能不对逯廷刮目相看。此时的逯廷,已在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岗位上整整工作了4年。时逢乡镇干部大调整,按照“惯例”,他应该像前几任副主任一样,当个乡镇长、书记或县政府主要职能部门的局长。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然而,县领导跟他的谈话出人意料:到县志办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明摆着,那是苦行僧干的苦差事——爬格子。谁承想到,逯廷的回答如此干脆:“党叫干啥就干啥!”对此,妻儿不理解,邻里也觉得逯廷在“犯傻”。可逯廷总是乐呵呵地说:“自秦汉置邑以来,咱天镇立县已有2000余年。第一部《天镇县志》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仅在光绪十六年(1890)续修过。天镇县志已百余年未修了。盛世修志,乃天下大事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此,逯廷钻进县志“迷宫”,没有节假日,如痴如醉……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了真正做到“横不缺项,竖不断线”,把天镇县的自然风貌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各领域的兴衰变迁如实记录,逯廷和他的同事们在图书馆和档案馆查阅了大量资料,认真细致且不必说,仅阅读量,一般人就很难做到。而逯廷几乎翻阅了县档案馆馆藏3万卷资料,以至到后来寻找资料比档案馆工作人员还要娴熟。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了科学地还原历史,除了去查阅资料,每个修志人都要花大力气实地考证,为了一个地名或一个数据,从残存的遗迹中拨云见日,去伪存真,在模糊的记忆中探索与发现。在修编历史名人原国民党高级将领高倬之与其父高昶的资料时,他费尽周折。之后,逯廷又多次奔赴太原,到省公安厅、法院、档案馆查找历史资料,经过1年多的时间,终于收集到了比较完整的高氏父子的史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高氏父子的情况在县志上也就记载600字。有人说,“县志缺了这一页照样可以出,你的辛苦下得是不是太大了?”逯廷说:“让我干,我就要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 tujian.org
1993年,凝聚着逯廷等人心血汗水的97万字的 《天镇县志》终于呱呱问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时,人们发现,逯廷双鬓霜染。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时,县志办的几位同事陆续调离岗位。县领导和逯廷谈话,想给他调个相对轻松的工作岗位,可逯廷摇着头,谢绝了,他说县志办人手紧,离不开他,他还想组织大家编写《天镇县村镇简志》。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一辆自行车,伴随着逯廷度过风雨春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1年的下半年。由于年龄问题,55岁的逯廷被免去县志办主任职务。从此,他可以卸去文字编撰这一繁重的“包袱”了。但退而不休,一如既往骑着那辆破旧的飞鸽牌自行车上山下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5年,295万字的 《天镇县村镇简志》正式付印出版了。它把全县390多个村的历史沿袭、行政区划、自然环境、经济、文化、户口民族、姓氏人物乃至村风民俗等逐一收录其中,在全省开创了县村镇史志编写先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逯廷和同事们又编写出《天镇县国土资源》《天镇县林业志》等。他采编的手稿不下1500万字,相当于20部《红楼梦》的字数;收集各类资料二三十箱,仅图片就有1000幅。 tujian.org
他们的下一目标:《天镇县财政志》。 tujian.org
他过得比谁都清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不像机关干部,倒像个农民!”人们这样评价逯廷并不过分,他的衣着装扮再朴素不过了。咖啡色的上衣是女婿穿过的,蓝色的裤子是女儿特意给他缝制的,脚上的黑皮鞋是儿子当初脱下来准备扔时被他加工改造过的。妻子嫌他 “丢人”,可他自有一番理论:“在外边,把工作干好了,谁敢小瞧咱?”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逯廷常常回家很晚,养成吃剩饭的习惯。有次,女儿回娘家,发现逯廷吃的玉米面“拿糕”已经发粘,欲倒之,却被逯廷抢了回来。他说:“万万使不得啊,热一下就能消毒,倒了浪费,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女儿含着泪水,看他硬是把那“拿糕”吃了个干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逯廷的确很清苦,清苦得家里没一件像样的家具。惟有那台长虹牌旧电视机还算得上值钱货。可他总是教育孩子们说:“不要横着比,人比人气死人;要竖着比,比过去,咱家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越比越觉得感谢党的培养,越觉得自己贡献太小,所以,要工作上争分夺秒!”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逯廷对子女要求严,对同事也很“苛刻”。他要求办公室的同志,一张纸正反两用,节约一张算一张。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县志办的同志外出机会多,下乡 、出差他带头不领补助;平时出差在外,他都是一碗面条解决问题,遇有同事相陪,最多只加个凉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98年,机关办公室要从平房搬进楼房,大多数部门花钱雇人“搬家”。当时,县志办的六七个人中,除了妇女就是老汉,搬家如搬山。雇人搬家,顺理成章。可逯廷不干,他说:“女同志搬书,老汉抬桌子,咱愚公移山!”老汉们累得大汗淋漓,老汉们这时说话一语千金:“咱天镇是国家贫困县,年年救济,脸上无光。如果我们每个机关干部每年节省两三百元,就等于省下一个农民全年的口粮啊!” tujian.org
自逯廷当县志办主任始,县志办每年每人的三四百元正常工作经费用不完,节约下来的后来全用于弥补出版县志之类的刊物。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众人眼里,逯廷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可在同事当中,大家觉得他是个富有情感、善于关心部属的长者。还是搬家那年,科级干部均搬进阳面办公室,惟逯廷不同,把阳面办公室让给了几位女同志,他说:“我这把老骨头了,抵得住风寒!”可是,自这年起,他就开始用上风湿膏药。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追求的是另一种“富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逯廷穷得连一部手机也舍不得买,但他不觉得自己穷,倒觉得自己很富有:一等功荣立者、省劳动模范、优秀党员……这些荣誉、这种富有是金钱无论如何也难以买到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逯廷在机关是“秀才”,抢他要他的部门不少,他自然引以为荣。到县志办工作第二年,他的敬业精神就广为流传。县政协机关的一位领导找上门,征求他的意见,欲调他到政协机关任职,他以工作刚起步为由,谢绝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次年,县人大的一位领导想挖他到人大常委会机关上班,给他安排相应的职位。面对这样“天上掉馅饼”的美差,他照样毫不犹豫地谢绝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去年,有家单位慕名以每月500元的薪金返聘他,并表明只要他“定定画画”或者出个点子就行。可他不假思索就摇着头拒客人于门外。事后,他对妻子说:“钱这东西,谁也稀罕。可是,县志办确实离不开我,我虽老了,可我是骨干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妻子抱怨他,心中没有家。他便讲起大道理:“当初,我在入党申请书上写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现在,如果为了眼前那么点小利我就置党的事业于不顾,那样,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个人,无论学富五车,也不管多么健壮高大,如果胸无大志,生命就会黯然失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个丧失责任感的人,会把人民的事业当做一种负担,自然就会丧失工作的动力……”透过逯廷的这些笔记,我们或许能寻找到他的心灵轨迹。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记者李化民 本报通讯员苏永青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