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当共和国成立的礼炮声在天安门响起的时候,我在新绛县一个偏僻的山村出生了。与共和国既同龄又同生,除了感到骄傲,更体会到有一种责任——共和国要靠我们每个人添砖加瓦。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梳理一个甲子,我把自己的六十年分为六个10年,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前30年平淡而辛酸,后30年精彩而甜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前三个十年,有三件事我没齿难忘。一件是不到十岁,就因家里穷,不得不辍学了。二是十多岁就拿起了放羊鞭,不知有多少次,爬上学校的墙头,向教室张望。第三个十年,我拖家带口了,穷得没办法,偷偷摸摸贩运皮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四个十年,我就时来运转了。赶上改革开放,我大大方方做生意,风风火火闯市场。1989年,新绛县汾河岸旁建起了汾河湾市场,我用自己贩运皮袄赚来的钱,购置了几间房,做起了五金交电批发生意。没过几年,生意越做越大,营业网覆盖全国30个省市,光员工就有400多人。因此,我也当选为县、市政协委员,全国五金交电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五金交电协会副会长。有人羡慕我这些头衔和名分,但我把它看得很淡:“我只是个商人,做好生意才是本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五个十年,我又干了一件在当地算是惊天动地的事,这就是“海泉学校”的创办。我虽然生意做大了,但农民本色没有变。再忙,每星期都要回村里看一看。1999年初,有一次回去和街坊拉呱,不经意就勾起了自己小时候没学上的辛酸事。回到家我就跟妻子说:“我想在城里办一所学校!”当时家里人都不同意,可我非常坚决。当年,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海泉学校”就建成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短短10年,海泉学校已发展成为拥有5000多名学生的全日制学校。有人粗略地为我算了一笔账,为奖励优秀生、资助贫困生,我10年拿出了1500万元。近三年,学校每年都有考上清华、北大的,今年则有11人达到清华、北大录取线。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没学上到办学校,从无奈放羊到偷贩皮袄,从没有文化的穷百姓到富甲一方的企业家。我的六十年真像梦一般多变,所幸的是托党的福,托新中国的福,我们总是在向好的方向变,生活越过越好,日子越来越美!(梁景义代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绛县海泉学校 王海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