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前夕,记者来到国家园林城市长治市采访,所见所闻,令人振奋,太行人民发扬伟大的太行精神,正积极创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绿洲。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2006年全省造林绿化“六大工程”启动以来,长治市以交通沿线荒山、环城荒山绿化为重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强力度推进,完成造林160多万亩。全市水土流失面积治理率达8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26.9%,高于全国18.2%的平均水平,已基本建成较为完备的生态防护林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森林资源的不断增长,有效地涵养了水源,遏制了水土流失,改善调节了区域气候,为长治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尤其为海河流域及京津唐地区生态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弘扬太行精神,挖出石头种树,垒起石头护林,干石山上崛起一片片生态绿洲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东依太行,西靠太岳的长治,历史上曾是林荫蔽日的风水宝地。由于长期垦荒和战火浩劫,全市森林资源几乎损失殆尽,至解放初,仅存森林面积115万亩,森林覆盖率仅有5.5%。其时,十年九旱,风沙肆虐,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劣。人民群众曾有“宁呼一声无爹娘,不教漳河大暴涨”的呼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年来,长治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林业生态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弘扬太行精神,发展现代林业,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绿色新长治的奋斗目标。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一手抓山上治本,一手抓身边增绿,造林绿化取得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山上固本河川秀,身边增绿气象新。”在太行老区采访,记者亲眼欣赏了绿色似海的魅力城市长治市;领略了30万壶关人民“挖开石头背土上山植树,垒起石头万里长城护林”的精神。壶关县林地面积由1978年的8.7万亩,增加到现今的85.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增长到47.6%,使“干壶”变“水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石多土少的平顺人民,发扬纪兰精神,石头缝里广栽松涛树,青石板上种出花椒林,创出了“太行山绿化先导县”的骄人业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沧桑巨变的丹朱大地上,35万长子人民,用艰苦奋斗精神,发展现代林业,实现生态惠民,实现绿化5.1万亩,退耕还林9.03万亩,使尧王故里日新月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广兴绿色战略的长治县,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正积极创建“北方绿色物流港”;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古老的屯留县,如今绿荫笔直,林网似织,全县累计投资3.52亿元,造林8.6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8.3%;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沁源人民坚持突出绿色,弘扬本色,使太岳山森林覆盖率达62%以上;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土为根,以水为魂”的沁县,消灭“四荒”,植树不止,矢志打造“北方水城”……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长治市委书记杜善学告诉记者:“我们从改善国家生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为抓手,提高干部群众自觉造林意识,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到全市人民教育和创建全国生态魅力大市的全过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长治市市长张保这样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实施‘四位一体’战略,带领全市人民共绘蓝图,真抓实干,用勤劳的双手和汗水,正为建设山川秀美,富裕文明和谐长治而奋斗。”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弘扬时代精神,造林考察干部,创新营林、活林、护林新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造福上党人民,荫及子孙后代。2006年以来,长治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区域林业发展“三步走”战略,确保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45%以上,把长治建成绿色新长治的奋斗目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不断把造林绿化工程推向深入,每年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以市政府文件下发年度造林绿化实施方案,明确造林绿化检查验收办法及奖惩制度。市县乡三级主要党政领导层层签订造林绿化目标责任书,把“为官一任,绿化一方”,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志。市、县两级都成立了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指挥部,并在全市形成“书记抓,抓书记;市长查,查县长”的工作机制,着力推动全市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大集团作战扎实落到实处。人民群众形象地说:“在长治,不抓林业不能当干部,抓不好林业不是好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长治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林业建设,既是一项事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产业,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他们在认真抓好龙头兴林的同时,更创新机制,加大了投资兴林,以煤补林,群众造林,全民护林的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拓宽融资渠道中,建立起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投融资渠道,为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据统计,从2006年到2009年,市级财政分别投入3600万元、4050万元、8900万元和1.5亿元;县级财政投入也分别由1.5亿元,2.6亿元,3.8亿元,上升到4.5亿元,各地造林绿化资金投入逐年加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长治市按照省委、省政府“转地下为地上,变黑色为绿色”的转型思路,制定了《长治市以煤补林工作推进措施》,建起稳定、规范、长效的造林绿化投入机制,每年从煤炭销售收入中提取造林绿化资金2亿多元,用于全市重点造林绿化工程建设。近3年来,全市“一企一矿绿化一山一沟”,绿化荒山15万亩,建成森林公园、绿地游园20多处,完成通道绿化500多公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长治市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不断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在全市广泛开展了营造志愿林、奥运林、夫妻林、三八林、民兵林等纪念林活动,广大群众踊跃加入造林队伍,积极认养绿地游园、认管古树名木,形成了植绿、护绿、爱绿的良好氛围。全市共建义务植树基地122处,全市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以上,平均年义务植树500多万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过去种树圪搂腿,如今种树送茶水”,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营林护林积极性,长治市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全市将818万亩集体宜林地,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承包到42万户农民手中,把313万亩集体有林地,500多万立方米蓄积量,45亿元林木资产落实到户,有力地激发了广大农民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确保造林绿化工程建设质量,长治市所有重点工程都按项目化管理,工程化运作,由造林专业队及绿化公司施工,完工负责1年至3年管护,壶关、平顺县实施植树成活第1年付40%,成活第2年付40%,成活第3年,结算余额20%,使全市植树造林平均成活率达95%以上。一改过去只植缺养,“年年造林不见林,年年植树不见树”的状况。2009年,全市共有381支造林专业队和绿化公司,27万余人兵团式绿化荒山,约3.4万名返乡农民工踊跃加入其中,人均收入3000多元,既完成了造林绿化,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保卫绿色家园,长治继创建壶关千里护林防火墙外,积极推广沁源人人佩戴红袖章,壶关等县每户平均有一名护林员经验,全市群众盯山头、把路口、防隐患,男女老幼织成护林网。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弘扬民族精神,把兴林与富民紧密结合,托起老区人民企盼的“中华生态绿色明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长治市采访,记者深切感受到长治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战略,万众一心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长治的巨大活力与魅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6年以来,长治市针对“远山有林,近山无林”的城乡绿化状况,按照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工作思路,以“1 5”城市群绿化为重点,辐射带动全市身边增绿工程快速推进。四年完成通道绿化4068公里,环城绿化280公里、村庄绿化1016个,建成新农村示范村132个,厂矿企业绿化350个,新建完善农田林网80万亩,新增城镇绿化景点184个,新建城郊森林公园22个,人均实现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6平方米。基本建成“以城市绿化为中心,通道绿化为骨架,荒山绿化为屏障、农田绿化为羽翼、村庄绿化为亮点”“孔雀开屏式”城乡一体化绿化新格局。形成了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花草有机结合,常绿树种与彩叶树种合理搭配,“一路一绿品,一村一风景,三季鲜花开,四季永常青”的迷人风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去年,长治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346天,“蓝天碧水”工程考核名列全省第一,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1.76,在全国重点监测城市中排名第23位。壶关县荣获“国家园林县城”,沁源县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示范生态县”,潞城市、黎城县、屯留县、襄垣县、长子县、平顺县、武乡县分别荣获“山西省园林县城”称号。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长治市始终坚持把兴林与富民紧密结合,走出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新路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丘陵山区面积大,具有发展干果经济林的有利条件,明确坚持宜生干果广栽种,大力发展柿饼、核桃、花椒、枣“四大宝”干果经济。近年来,全市每年新发展经济林10万亩,经济林面积达到150万亩,干果年产量达5000万公斤,年平均收入5亿元,占到产区农民纯收入25%以上。全市种植优种核桃年收入在万元以上大户达2200多户,平均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大户达325户。屯留县核桃大户李保民年收入达50多万元。黎城县飞鹤三泰乳业科技有限公司、平顺县大红袍花椒开发公司、纪兰核桃饮料厂、沁县唯思可达天然饮料有限公司等林业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经济林成为山区农民群众兴林致富的主导产业。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此同时,长治市积极推行林草、林药、林菌、林禽等林下多元经济,使农民群众当年有利,长远有林,创造了经济生态新效益。全市共发展育苗户2053个,仅林木种苗花卉产值年达2.5亿元;依托得天独厚的“古色、红色、绿色”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打造绿色走廊,建设特色景点,已形成太行山大峡谷、太行水乡、灵空山、天脊山、黄崖洞、八路军总部旧址、老顶山森林公园等森林生态旅游品牌。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62.08亿元,生态旅游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四海碧波涌太行,处处杨柳散和风。如今,当您进入长治市内,您会惊喜地发现,浓荫大树下,绿色如毡,花香袭人,给人以深深的绿色感悟,尤其是千里干石山上创出的松涛云海,更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记者 田九星 本报通讯员 武素萍 岳 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