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在略阳灾后重建一线的挂职干部王军
春暖花开时节,秦岭深处,略阳县鱼洞子乡木家河村群众有的在
田间耕作,有的忙着修缮鸡棚猪舍,青山绿水间,弥漫着勃勃生机。
很难想像,这里是去年“5·12”地震的严重受灾区。
“党有好政策,干部真心帮,日子当然一天天好起来了!你看看
乡上的王书记整天在村里忙前忙后,谁能看出来他是省上派下来的干
部?”望着不远处落成不久的一座两层四间的小楼,一名群众笑着说,
“帮救灾,帮重建,帮发展产业,连村上办公的综合楼都是他联系资
金修的。”浓浓笑意中,有着无法掩饰的感激。
王书记名叫王军,是省委政策研究室基层工作处副处长,也是由
省委组织部选派到地震灾区进行帮扶重建工作的百名年轻干部之一。
近一年的时间里,他用真挚的感情,与木家河村的乡亲们一道,逐渐
扫除着地震的阴影,让开心和干劲又回到了这片土地上。
恢复重建 实事办在灾区人民心坎上
“5·12”地震中,木家河村180户农户中,90%以上的房屋不同程
度受损,其中40户房屋成为危房,21户房屋倒塌。去年7月25日,王
军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挂职略阳县鱼洞子乡党委副书记,对口帮
扶木家河村的灾后重建工作。
为满目疮痍的灾情所震撼,为受灾群众的困境和痛苦所触动,王
军主动要求住在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
逐户走访,了解群众的困难,发现问题及时和县乡联系,能及时
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向群众解释清楚;
发动群众抗灾自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边在建房工地当
帮手,一边宣传安全施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和村干部们为群众找地基、选房址,跑建材,协调运输,发现群
众间矛盾纠纷就及时劝导,保证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重建家园;
村委会办公室和村卫生室在地震中损坏,王军及时向派出单位省
委政策研究室汇报,并多方联系,协调解决32万元资金,建起了300多
平方米的木家河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卫生院和村农民养殖协会的综
合办公楼……
到去年12月中下旬,木家河村圆满完成了受灾群众在入冬之前住
进新房的任务,61户重灾群众全部建起了新房,360多人搬进了新居。
为此,该村在2008年度考核中被评为鱼洞子乡第一名。
说起王军,乡干部们总开玩笑说:“王处长每一次从西安回来,
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意外、一件好事。”是啊,西安市第85中学的2.
5万元物资、省委政策研究室干部职工的爱心捐赠、西安基督教会1.4
万元的春节慰问物资、英国医疗援助基金会的义诊和赠药,哪一件里
面没有王军的努力?而面对妻子急病住院、儿子学习困难,王军只能
通过电话向妻子说一声:“这是我欠你的。”
翻开王军的工作笔记,第一页上醒目地写着:“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不正是王军在地震灾区的工作写照吗?
发展生产 让群众多挣钱过好日子
房子盖得再好,不发展产业,收入从哪里来?很多人为修房子欠
了不少账,没有产业,欠账什么时候还清?虽说群众住进了新房,但
王军依旧沉浸在思索之中。
他组织召开了村党支部会议,研究灾后产业发展规划。了解到木
家河村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适宜乌鸡和生猪生长,他马上意识到,这
是好的产业基础,就让群众从熟悉的产业抓起来。
说干就干。王军和村干部们一起,很快制订了发展20个养乌鸡大
户和10个养猪大户的计划,并争取到省财政厅农业产业发展资金10万
元。去年9月初,他们又邀请略阳县农行到木家河村现场办公,为全村
几十户农民办理了3至5万元的小额贷款,解决了农民灾后重建和产业
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今年2月15日,王军邀请杨凌3位养猪、养鸡专家到村上对农户进
行养殖技能培训,原计划六七十人参加的培训,没想到来了200多人,
乡会议室座无虚席,楼道里、院子里都站满了人,光报名申请做养殖
户的就多达七八十户群众。
“这件事只能做好,不能办砸,不能让群众失望。”王军告诉村
干部们,要成立“木家河村农业养殖协会”,形成“专家+农户”的
组织形式,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真正对产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争取绿色认证,做强做大略阳乌鸡产业》,是王军正在写的研
究报告。他认为“黑河坝”乌鸡经过绿色认证后,将会大大提高“身
价”,如果再在提高产蛋率和产肉率上下功夫,乌鸡产业一定能够做
强做大,成为略阳县域经济的主导产品之一。
“既然来了,就要把群众的事当事干,让群众多挣钱过好日子。”
说话时,王军表情认真。
(本报通讯员 贠员林 裴惠朝 记者 杜朋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