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来自凤县科学发展的调查
中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组
编者按
山区小县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凤县立足当地优势,主
打特色品牌,实施差异化竞争,短短几年时间取得明显成效,为全省
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受到省委书记赵乐际的充分肯定。本报今
日刊发省委政策研究室对凤县科学发展的调查报告,期望能对其他地
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有所启示。
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是我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根本所在。如何破
解这一难题?按照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指示,早春二月,我们到凤县
进行了深入系统地调查,深感他们全面统筹、差异化发展的做法,为
加快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主打“特色牌”
特色就是竞争力。近年来,凤县紧紧围绕财政增量、农民增收这
个主题,在比较中发现特色,在发展中培育特色,在创新中打造特色。
——矿产资源集约利用。凤县地处秦岭深处、嘉陵江源头,已发
现有各类金属、非金属矿藏27种,其中铅锌远景储量800多万金属吨,
潜在经济价值3000亿元以上。凤县近几年经济发展迅猛,矿产冶炼立
了大功。2008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2006年全省第23位跃居到第13
位,全县生产总值达33.51亿元,其中70%以上来自矿产冶炼业;地方
财政收入达1.26亿元,人均财力跃居全省第9位,矿产冶炼的贡献占到
80%以上。
凤县按照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矿产开发
上走集群化、集约化之路。他们以建设百万吨铅锌冶炼基地为目标,
“三措并举”。一是狠抓项目。2008年,实施国家重点项目115个,完
成投资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0%;落实招商引资项目57个,到位资金
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二是狠抓园区建设。启动了凤州现代科技
产业园和留凤关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2008年两园区企业总数达到10
0多户,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0.94亿元。三是狠抓服务。他们对有投资
意向的大客商,采取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套班子服务的办法,一抓
到底。
——特色农业好中求快。2008年全县农业产值达1.9亿元,几乎比
上年翻了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3700元,实际增长25.8%。这种又好
又快的发展,得益于特色产业的不断强大。
特色一,凤椒。凤县是中国花椒之乡。凤椒以粒大、色艳、味浓、
肉厚闻名遐迩。2008年,全县花椒产量达2750吨,农民人均花椒收入
1400元。花椒产品系列加工已从油脂生产扩展到芽菜系列开发,年加
工能力在1000吨以上,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特色二,凤唐苹果。苹果是凤县仅次于花椒的又一特色产业。此
前,我们并不知道秦岭深处有个苹果优生区,注册了“凤唐苹果”、
“凤州金果”两个商标品牌。去年全县苹果种植面积6.2万亩,产值6
500万元,农民人均苹果收入800多元。
特色三,生态猪。山里人素有养猪的传统,但把它作为一大产业
发展还是近半年的事。去年凤县提出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的目标,从
良种引进、疫病防控等诸方面作了统筹安排。“目前全县已落实各种
扶持资金1亿多元,各乡镇已落实了试点村,生猪饲养量超过10万头,
年底可达25万头以上。”县畜牧局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养的
猪,吃的是山里无污染的玉米和饲草,喝的是无污染的源头水,非常
生态。”畜牧局技术人员如是说。
——劳务经济分类推进。事实上,各地都在发展劳务经济,而像
凤县把农村劳动力视同城镇劳动力一样管理的却不多。凤县总人口11
万,其中农业人口7.44万,约有2.1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他们把农村
劳动力按年龄、性别、知识技能进行分类管理、分类培训,有组织、
多渠道地解决就业。2008年全县劳务输出1.2万人,劳务收入占农民人
均纯收入的47.6%。春节前返乡的7294名农民工,已全部实现了再次
转移。
念好“山水经”
旅游在凤县不只是旅游,而是在做山水经济,培育支撑县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新产业。
——把全县当景区建设。凤县按照城乡一体发展旅游业的思路,
把全县当景区统一规划,加快建设。他们依托境内通天河国家森林公
园和嘉陵江源头4A级风景区,以县城和紫柏山风景区建设为重点,以
三年实现百万游客为目标,将县域3187平方公里按不同特色规划为“
五大景区”、“五大主题公园”。200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1.03万人
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2.04倍和3.75倍。
——把县城当景点打造。凤县的高明之处不是就城市建设搞城建,
而是把县城当作旅游景点打造。他们对县城建设和旅游布局进行了整
体规划。近几年,先后投资4亿多元,建设拦江蓄水闸坝,在县城核
心地段形成了长约3公里、宽约百米可行龙舟的水面;建造了大型音乐
动感喷泉;建成了反映凤县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的百米文化浮雕墙;
建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绿色屏障;依山建设四个公园,其中月
亮湾生态公园已免费开放。就连体育场馆、污水厂、加油站、垃圾台
等也建得别具一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凤县人自行研制的太阳能星星灯。他们投资80
0多万元,聘请广州等地亮化专家精心设计;对县城周边四架山体进行
了亮化,安装了LED人造月亮和3000多盏太阳能星星灯;数量比骊山
《长恨歌》背景灯还要多。每到夜晚,山间的明月、满山遍野的星辰
与江面的喷泉、两岸的花灯交相辉映,宛若“天宫”降临。
——把县域当酒店管理。凤县引入集团化管理模式,在旅游开发
上,将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和山山水水作为“酒店”的有机
组成部分,纳入规范化管理范围。他们牢固树立人人都是“酒店”服
务员的意识,以主人翁姿态,接待好每位游客。旅游不只是旅游部门
的事,县上主要领导就是这个“酒店”的老板,他们将旅游发展任务
分解到各部门、各乡镇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把文化当灵魂塑造。凤县在全面挖掘历史文化、弘扬现代文
化的同时,重点打造羌文化品牌。县文化局同志称凤县是羌族故里,
《史记》、《凤县县志》有记载,民俗与羌人相似,羌文化的特色性
可成为旅游的一大亮点。在我们离开凤县最后一晚,有幸观赏了由新
招大学生进行的羌族歌舞表演,其悦耳的音调、优美的舞姿、鲜明的
民族特色至今让人回味无穷。
温暖群众心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在凤县,这是领导者心
声的真实写照。他们在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把更多
的目光盯向弱势群体。
——卸“包袱”。社会福利园区建设是凤县的一大亮点。园区占
地400多亩,内有水面、音乐喷泉、绿地、广场、长廊和种养业劳动基
地等,优美环境不亚于西安的别墅区,住宿条件相当于宾馆。这里居
住着200多名“五保”对象、精神病人和残疾人,县财政列支,每人每
月200元生活费,10元零花钱,一日三餐,一周不重样。一年发4套从
里到外的服装,四季不重衣。呼叫有系统,看病有诊所,健身有器械。
民政部门负责人说,目前看到的只是整个园区建设的一部分,接着他
们还要建中心敬老院、老年公寓、复退军人休疗中心、精神病康复院
、残疾人康复院、儿童福利院等,到时全县符合条件的约2000名人员,
都可来此接受供养。一期工程建成后,省内外考察参观者络绎不绝,
现已成为凤县的一张名片。
——免灾难。凤县是宝鸡市距汶川最近的县,在5·12大地震中,
宝鸡几个受灾县区死亡了30多人,损失惨重,而凤县却没有因地震房
倒屋塌死亡1人。这便得益于告别土窑洞、告别茅草房、告别单家独
户的“三告别”扶贫安居工程的震前实施。
——去“心病”。农村撤点并校实行寄宿制后,山里娃娃上学山
高路远,“吃不好、花销大、不安全”成为家长的一块心病。针对这
一问题,凤县在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寄宿生中实施“营养早餐”工程。
由县财政拿出专项补助资金,采取统一配送的办法,给学生每天早餐
供应一袋牛奶和一个鸡蛋。每生每年补助交通费200元,让娃娃上学乘
公交车。
——拔穷根。凤县整合“三告别”移民安居、灾后重建与统筹城
乡集中居住区建设资金,将4000多户,近两万名群众分期分批安置到
公路沿线或城镇周边,从根本上解决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几点启示
凤县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就是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过程,其独特的做法,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启示一:一定要有全面统筹的理念
目前我国已进入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我们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体现全面统筹的理念。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兴,因资源而衰,这几乎成了一个规律。凤
县矿产资源经过几十年开采,已由鼎盛开始走向中后期。他们以统筹
的理念,把目光从不可再生的地下矿产资源转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地上山水资源,从挖矿产到挖生态、挖文化,提出在建设百万吨铅
锌冶炼工业基地的同时,着力打造百万游客景区、建设百万头生猪大
县,实现了由矿产一业独大到矿产、旅游、生猪“三大产业”共同发
展的经济转型。这在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上是“惊险的一跳”。它对我
省资源型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启示二:一定要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
任何一个地方不可能没有优势,也不可能没有劣势,关键在于如
何放大优势,转化劣势,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凤县根据自身的自然
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提出“工业强县、椒畜富民、生态立县、旅游
兴县”明晰的经济发展战略,把建设“三个百万”作为重要抓手,取
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凤县还善于逆向思维,化劣势为优势。比如在
姜眉公路、西汉高速开通后,过境车流量不足原来的五分之一,他们
认为车少污染少,正好为发展生态旅游创造了条件。凤县从当前国际
金融危机中寻找商机,认为金融危机对各行业都有重大影响,但世界
资源紧缺这一大趋势并没有改变。铅锌市场低迷、原材料价格大跌,
正是低成本扩张有利时机。他们果断启动百万吨铅锌冶炼基地建设,
打造中国铅锌冶炼“洼地”。这种既有明晰发展思路,又有切实可行
“抓手”,既发挥比较优势,又善于化劣为优的做法,是凤县发展实
践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启示三:一定要实行扁平化的管理
县域经济既是地方经济,又是集团化经济。扁平化管理的核心是
减少管理层次、降低过程成本。凤县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就是
扁平化管理的生动体现。他们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把办公室“搬”到
一线:情况在一线了解,决策在一线产生,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
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比如,凤县为解决省有色集团项目建设
用地和群众搬迁问题,15名县级领导带领100多名县乡干部,驻村入
户,宣传政策,在保障群众权益的基础上,促成了这一问题的顺利解
决。
启示四:一定要有扎实细致的作风
凤县跳出凤县看凤县,立足陕西看凤县。他们把发展目标瞄向全
省十强县、西部百强县,力争近两年甩掉贫困县的帽子。“凤县要为
宝鸡市、陕西省作出贡献。”县委书记张乃卫说。“要跳起来摘桃子。
”县长李智远说。
“跳起来摘桃子”,凤县从抓落实入手,从转变干部作风做起,
从制度上下“硬茬”。他们把所有县级领导、县级部门和乡镇主要负
责人的电话,向全社会公布;在县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首问负责制;
设会议迟到席,迟到者由电视台直接曝光,对县级领导和一般干部一
视同仁;建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组成的监督员库,对
工商、城建、国土等“窗口”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每次监督检查,随
机抽取检查人员;“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如第一次被举报,由本单
位领导对其警告谈话,第二次由纪检部门诫勉谈话,第三次将所在部
门主要领导就地免职,被举报者调离原岗位。这种安下心、扑下身扎
实细致的作风是凤县给我们的又一重要启示。
文章即将落笔,我们总感到,在凤县崛起的背后似乎蕴藏着某种
力量,这可能是一种新模式、新精神的出现。要总结的话,或许“全
面统筹的理念、差异化发展的路子、扁平化的管理、扎实细致的作风”
有机统一,就是这种模式,可称凤县模式;高目标引领、高强度推进、
高效率落实的“三高”精神,便是这一精神,堪称凤县精神。这也是
一大启示。
(执笔:李林 李高庄 路高信 王俊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