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陕西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20创新思维让6万人提前脱贫
2009-04-30
——宝鸡市设立“扶贫特区”加快突破西山扶贫开发纪实   宝鸡把扶贫开发作为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构建和谐 社会的重点,创新板块式扶贫模式,在全国首创扶贫特区,实施“突 破西山”扶贫开发战略。经过三年的实干苦干,到2008年底,已取得显 著成效,五年扶贫任务三年完成,提前两年实现了6万多人脱贫目标。   宝鸡市西部山区包括陈仓区所辖的8镇136个行政村,总面积1707 平方公里,总人口13.7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7.39万人,占全市贫 困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是宝鸡市贫困人口最为集中,贫困面最大, 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2005年底,宝鸡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突 破西山”扶贫开发战略,设立“扶贫特区”,主要从五个方面创新特 有的扶贫开发工作体制、机制和政策扶持、人才支持、社会包扶模式。   “扶贫特区”实行特有的工作体制。在全市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 下,按照“12+1”的模式(即12个县区加一个西山“扶贫特区”), 成立以市政府市长为组长的“宝鸡市西部山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同时赋予西山工委、建委相对独立的人事、财政和社会经济管理权限, 主攻西山扶贫开发。按照“扶贫特区”特殊的工作体制需要,对工委、 建委内设科室负责人进行了竞争上岗,对西山8镇政府内设机构和职 责进行改革调整。在各镇统一设置综合办公室和规划建设、移民搬迁、 产业开发、社会事业、社会扶贫、资金管理等七个办公室对应西山建 委科室业务,形成了“综合办公室全面协调,业务科室主攻扶贫”的 西山乡镇工作机构格局。   “扶贫特区”创新投入机制。建立西部山区项目、资金直通车制 度。从2006年起,西山8镇的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申报直接由西山建 委对市级各职能部门;市级各职能部门对西部山区的项目、计划资金 直接到西山建委,决算在陈仓区。陈仓区原有的投入基数不变,市财 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西部山区扶贫开发基金,用于争取中、省项 目的配套资金;安排1000万元作为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 连续三年不变。   围绕水、桥、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特区”在充分动员群众 投工投劳的同时,允许以资抵劳,并提高道路硬化财政补助标准;市 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宝鸡市西部山区移民搬迁工作管理办法》,在 全市范围内整合土地资源,跨镇、跨区域、出让国有闲置土地、盘活 村民现有宅基地,开展大规模移民搬迁,搬迁户除按标准享受“5+1” 补助政策外,减免各种规费,优先安排建房木材采伐指标,优先安排 产业小额信贷扶贫资金,对跨村、跨乡镇整村搬迁的,实行“5+1+ 1”的补助政策,增加的资金用于安置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专门制定出 台了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促进农民增收。   宝鸡市把参与西部山区扶贫工作作为培养、教育、锻炼干部和人 才的平台,着力培养新形势下干部的吃苦精神,成为改进工作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形式。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扶贫办每年组织 100名优秀青年后备干部进西山,开展驻村包扶活动。教育和卫生部 门规定,凡市区需要晋升职称的中小学教师和医务人员必须到西部山 区支教或支医至少半年时间,积极组织对口帮扶的医院和学校的医务 人员和师资力量到西山去支医支教。市农业、林业等部门组织本系统 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西部山区开展扶术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科技致富能 力。   落实部门包扶责任,最大限度调动社会扶贫资源,开展集中包扶。 市委、市政府将大部分市级领导的扶贫联系点调整到西山,并确定了 102个市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和47个区级部门在西山开展包村扶贫, 一定五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确保整村达到脱贫水平。把西山包扶 纳入市级目标责任制管理范畴进行考核,实行单独考核、单项奖惩。 三年来,各包扶单位及社会各界为西山移民搬迁、主导产业发展出谋 划策,办实事820余件,协助镇村落实各类项目230多个,累计捐赠的 各类款物2500多万元。   通过创新“扶贫特区”实践,使西部山区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 施和社会事业得到跨越式大发展,民生状况大为改善。据统计,目前 已建成通村公路221条830公里,安全饮水工程54个,解决了2.8万人 吃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新栽各类经济林面积达45万亩,人均3 亩多;组织劳务输出近10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亿元;实施移民 搬迁4020户1.86万人;新建寄宿制学校54所,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 95%以上;实施各类扶贫开发项目186个,完成投资近7亿元,是扶贫 开发前16年总和的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达2880元,6万多 贫困人口提前两年脱贫致富。尤其是在全市农村率先实现了13万农民 养老保险,镇村公路畅通,农村中小学优质师资三个全覆盖。 (本报记者 云献科 通讯员 魏红)

     相关链接
    ·陕西省高招二本超录5062人 三本录取31日开
    ·《废都》首任责编:贾平凹当年只有6万元稿
    ·陕西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道路冠名权可拍
    ·陕西省文博界共商大计 民间博物馆协会呼之
    ·陕煤化集团向“开胸验肺者”伸援手 免费灌
    ·陕西省军区军史馆昨天开馆 展示省军区光辉
    ·陕西确诊第九例输入性甲流病例 患者为香港
    ·陕西高速集团组织复转军人庆祝“八一”建军
    ·陕西将关闭70家落后产能企业 可节约253万吨
    ·陕西为107个重点镇“谋篇布局” 取消农业户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