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凤县经济突飞猛进、GDP等主要“硬数据”一路攀升的同时,全
县百姓的幸福指数等“软指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2008年,凤县投
资4.1亿元完成民生工程90个,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分别达到4200元和12929元……一串串闪亮的数据背后,折射出凤县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始终
是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
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好学、读好书”,是凤县县委、县政府给
老百姓的一个郑重承诺,承诺变为现实的过程,经过了凤县历届领导
不懈的努力。凤县在不折不扣地兑现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
下大力气,相继撤并了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生源严重不足的学校,
集中兴办起了18所寄宿制学校,校点总数由原来的147所缩减为43所。
为防止撤点并校后学生因寄宿就读而辍学,凤县每年又拿出270余万
元的专项经费实施“寄宿学生蛋奶计划”,让5132名寄宿生每天免费
喝上一袋香浓的牛奶,吃上一个热乎乎的鸡蛋,并给予他们每人每年
200元的交通补助费。安排1000万元延伸贫困中小学生救助制度,面
向全市高薪聘请学科带头人,对考取凤县高中的前150名学生实行免
费教育。这每一笔补助,都是对梦想的呵护,都是对希望的延续。
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凤县相继实施了城镇居民医
疗保险、城镇少年儿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拿出
200万元建立大病统筹基金,启动了医疗保险自付金额较大患者二次
报销制度,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孕妇免费分娩,投入390余万元,加
快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截至2008年底,农民参合率达99.8
%,覆盖人口71852人。一年来,近400万元的医疗报销资金如绵绵细
雨润泽着农民的心田,受益农民达4618人。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这也标志着凤县越来越多的农民乘上了“农合
”这辆“健康快车”。
在凤县,孤寡老人、残疾人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
的关怀,带给他们的温暖。2007年起,凤县针对全县1000多个家庭的
2000多名痴呆傻患者、残疾人、精神病人,启动实施了集中生活管护、
集中康复治疗、集中生产劳动的“三集中”阳光安居工程,现如今,投
资1100万元的一期工程完成,首批200余名农村孤寡老人、残疾人,24
名复退军人已生活在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的复退军人休疗中心里,沐
浴着党和政府的阳光,过上了幸福日子。二期规划的精神病康复院、
残疾人康复理疗中心、儿童福利院和民政服务工作站也已全面动工建
设。2008年,凤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推行,参保率达到96.8
%,所有60岁以上老人都按月领到了60元养老金。
自2006年9月起,凤县强力实施扶贫移民安居工程和告别窑洞、告
别茅草房、告别单家独居的“三告别”特困安居工程,补贴资金3000
余万元,让1023户农户迁入新居。双石铺镇陈家湾村二组村民覃志成,
一家7口、祖孙三代曾经居住在一口不足30平方米的窑洞里,如今站在
院畅屋亮的新房前,他高兴地说:“我家祖祖辈辈住在窑洞之中,到
了我这一辈,没花一分钱,竟然住上了新瓦房,这真是做梦都想不到
的。”
为彻底解决群众出门不踩泥问题,凤县自2007年加快建设通村水
泥路步伐,截至2008年末,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到927.8公里,95%
的行政村通上了水泥路或油路。
票子、房子、孩子、身子等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
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天,我们在凤县高兴地看到,这些民生问题正在
得到解决、正在进一步完善,百姓的幸福指数正在像花儿一样灿烂绽
放。
(本报记者 范惠萍 本报通讯员 王健 刘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