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本报“陕北观察”刊登的《福也玉米,
祸也玉米》一稿引起 |
2009-04-30 |
|
春节前夕,黄龙县三岔乡梁家山村的街道上还到处是成堆未出手
的玉米。
王天龙摄
本报1月12日“陕北观察”刊登由本
报记者采写的《福也玉米,祸也玉米》一稿,引起国家农业部高层领
导关注。日前,农业部抗旱保春管工作督导组组长邢文英给记者发来
电子邮件,称农业部对此事很重视,并欲将本报记者的报道作为他们
调查报告的附件呈报,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黄龙县素以规模、科学种植玉米,玉米高产、稳产而闻名。10年
前,部分黄龙农民就开始到邻县、外省,包地数百亩甚至上千亩种植
玉米,并因此发家致富。
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作为饲料行业和工业原料的玉米,在粮食
中价格下跌幅度最大,售价比上年同期下降20%以上。并且由于经济
大环境不景气,对玉米的深加工产品需求趋弱,导致作为原料的玉米
自去年秋冬以来,一直价低难销。
陕西不属于粮食主产区,粮食收购政策是随行就市,敞开收购,
粮价和市场都是放开的,农民享受不到国家的最低粮食保护价等对粮
农的保护性政策。而黄龙的种粮大户由于前期农资涨价投入增加、雇
工费用提高等因素,每亩玉米较上年增加投入200多元,加上每亩200
元左右的土地承包款,所以损失也最为惨重。
粮食种植不同于其他种植业,利润微薄。因此国家在鼓励农民规
模种粮的同时,应该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以增加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只有当种粮有利可图时,才能把温家宝总理“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的话落到实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