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保护野生动植物——促进自然生态和谐发展 |
2009-04-30 |
|
2003年我省大熊猫雪雪和大欣人工繁育小宝宝成功,突破了大熊
猫人工繁育技术难题。
(本报资料照片)
朱鹮种群从幸存到壮大,从陕西飞向世界;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
密度增大,人工饲养繁育技术走向成熟。陕西人民保护野生动植物的
意识越来越强,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接收收容诊治
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
陕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全省共有陆生脊椎动物604种。其中
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等16种。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4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2种。全省共
有种子植物171科1143属,375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8种,二级
保护植物22种,陕西省特有种92种。我国17个东亚特有科植物,我省
分布的有14科。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的正确
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野生动植物管理和产业有了长
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建立健全了保护管理机构。省、市都设有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
县级以上专兼职保护管理机构达到了96个,保护管理人员达1000余人,
保护管理体系已基本形成。珍稀濒危物种拯救取得重大突破。积极开
展了大熊猫繁育技术攻关,2003年至今顺利产幼仔6只,成活4只,实
现了我省大熊猫人工繁育技术零的突破。2002年在周至楼观台建立了
朱鹮异地繁育基地,当年繁殖成功。朱鹮数量已由1981年的7只增加
到目前的1000余只,濒危状况得到了大大缓解。先后抢救大熊猫65只,
成活32只;抢救金丝猴、羚牛、猕猴等国家重点野生动物18种2000头
(只)。建立了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完成了兽医
院、大熊猫繁育室等工程项目的建设。建立了秦岭大熊猫野外繁殖科
研基地,首次在全国观测到大熊猫树上交配行为。
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组织开展了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规
范了野生植物的管理工作。起草完成了《陕西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已报省法制办列入“十一五”立法计划。出台了野生植物保护、管理、
采集等一系列管理规定,使野生植物的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迅速。加快实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二期工
程建设,改善了保护区的基础条件。先后建立朱鹮、大熊猫、金丝猴、
羚牛、褐马鸡以及湿地等42个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达96.71万公顷,
占全省总面积的4.7%。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加入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和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长青和佛坪国家级示范保护区正在按
照规划加紧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明显加
快,布局日趋合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护区类型由单一型发展为
森林和野生动物及湿地、荒漠等多种类型。
依法管理力度加大。林业厅结合一年一度的“爱鸟周”和“野生
动物保护法宣传月”活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了全民保护意识。配
合森林公安组织“猎鹰行动”和“春雷行动”,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同时,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目前,我省中心站下设
各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共计285个,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
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彻底解决了重点保护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补
偿问题。组织起草了《陕西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
害补偿办法》和《〈陕西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
补偿办法〉实施细则》。
湿地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林业厅组织编写完成了《陕西省湿地保
护工程规划》,组织起草了《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省人大常委会
于2006年4月3日公布,自2006年6月1日起实施,为我省湿地保护工作
奠定了基础。
(本报通讯员 楚龙飞 赵侠 本报记者 王海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