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街头计生宣传
宣誓:热心为育龄群众服务
关爱女孩行动
1978年,共和国作出了决定民族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开启了改
革开放的新纪元。
与之同时,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伟大事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
作——在改革开放的潮声中扬帆启程。
30年,弹指一挥间。在三秦大地,一批又一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
作者知难而进,挥洒汗水,在这牵动数千万群众切身利益、加速数千
年陈旧观念裂变的伟大社会实践中迈出了艰难而骄人的步伐,走出了
一条思想观念大转变、各项事业大发展、社会形象大提升的科学发展
之路,谱写了一曲改革奋进的壮丽交响。
上 篇:坚实足迹篇
危 机
“秦中自古帝王都”,悠悠五千年,自然的伟力,塑造出雄奇峻
秀的无限风光,文化的光芒,辉映着令人神往的汉唐古韵。
但是,历史的文明不仅演绎着绝代的芳华,也积淀着传统的沉疴。
作为周秦文化的源头,传统的生育观念在这块土地上绵延千年而不绝,
“早立子嗣”、“多子多福”、“子孙满堂”仍然是一代又一代人繁
衍生息、安身立户的条规。
陈旧的生育观念引发的是人口增长的狂潮。
1949年,陕西省总人口仅1317.31万人。1953年迎来了建国后的
第一次生育高峰,总人口达到1573万。1963年,陕西出现了第二次生
育高峰,历时长达12年之久,新增婴儿909.77万,平均每年出生75.8
1万人。其间,1964年达到峰值,人口出生率高达40.13‰,1973年总
人口达到2610万。1986年以后,人口增长再度加速,第三次生育高峰
不期来临,每年进入婚育年龄的人口平均为76.10万人,育龄妇女人
数由806万人增至950万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则由1985年的10.10‰
一路飙升,到1990年达到16.96‰的峰顶,全省总人口达到3316万。
转 机
严峻的人口形势,考验着决策者的毅力和信心。经过认真反思和
总结,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
1988年,省政府正式把控制人口列入各级地方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在与各地市签订经济目标责任书中,把人口控制作为一项重要指标。
1989年,全省开展了规模浩大的“六清两落实”活动,采取强力
的行政和经济的制约措施整顿生育秩序。
1991年11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的决定》,把实现“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增长低于全国
平均速度”,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省委常委会明确,全省
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省委书记、省长负总责。
经过两年多艰苦的努力,1991年全省完成人口计划,1993年人口
出生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重大转折。
这时,美丽的汉中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不是因为这里山水宜人,
而是因为他们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计划生育工
作路子:坚持“三个一”(一把手负总责、一班人齐抓共管、一票否
决)的领导机制;坚持抓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坚持抓生育观念的变
革;坚持把工作做到基层;坚持以避孕节育为主。这与山东荣城的“
三为主”(以宣传教育、避孕节育、经常性管理为主)的工作方式不
谋而合。秉持如此扎实、得力、稳定的工作方法,汉中低生育水平从
1976年开始连续保持19年之久,成为一省之标杆。
1995年春天,省委、省政府在汉中召开现场会。全省的县长、县
委书记聚焦汉中,带着不解、疑问、惊诧、深思,亲眼看看这里党政
一把手如何届届坚持亲自抓负总责;这里的计划生育如何从实际出发,
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这里宣传教育如何进村、入户、入耳、入脑;
这里基层网络如何扎实健全,村党支部、中心户长如何发挥作用……
甚至这里的六卡一册、两簿三册、五级挂牌的细致管理方式,也给代
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来,计划生育可以这样管?”
为使盆景成绿荫,也为了给全省计划生育工作探索一条稳定发展
之路,1995年,省委、省政府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三为主”县活动,
旨在“通过进一步抓基层、打基础,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加
强计划生育队伍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安全有效的技术服务,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改变主要依靠突击活动、孕后补救开展计划生
育工作的被动局面。
“三为主”活动使陕西计划生育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和计
划生育工作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了“三个一”领
导机制。宣传教育全面展开,成为首位工程。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乡镇设立专职副乡镇长,每个村都配备专职副主任,设立中心户,乡
镇兴建计划生育服务站,计生协会普遍成立,行政管理网络、技术服
务网络和群众工作网络初显规模,迈入“有人理事、有章办事、有钱
干事”经常性工作轨道。
经过7年博弈,陕西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由1990年的23.
48‰、16.96‰下降到1997年的13.91‰和7.62‰,妇女总和生育率由
2.3下降到1.64,计划生育工作终于走出依靠突击活动、孕后补救的
被动迷局,全省人口发展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新时期。
先 机
90年代中后期,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传统公共管理方式提
出挑战;在建设法制政府的进程中,公民维权意识逐步增强,各项工
作均面临“法制化”命题;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人的生活
和生命质量更加关注。
1994年,我国政府在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上庄严承诺,中国
将按照各国对解决人口与发展问题所达成的共识推进计划生育工作,
做到以人为本。
1995年,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要
实行“两个转变”,即由孤立地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与经济社
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以社会制约为
主,向建立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
管理相统一的机制变。
计划生育工作外部和内部环境悄然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逐渐累
积,并且互相叠加在一起,或转化为压力,或转化为动力,坚决地推
进着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创新的进程。
时势在变。如何抢得先机,建立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效机制而达到
长治久安?这是陕西人口计生工作者应该回答、也必须解决的一个问
题。
1998年初春,省人口计生委组织了大型调研活动。所有的干部入
县到乡,和各级领导、基层计生干部座谈、交流;深入街头巷尾、田
间地头,和市民、村民促膝交心,征求他们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
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建议。一个月之后,交回22篇调研报告。
1998年12月,省人口计生委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全省开展创建
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县活动的建议,打算经过5至7年的努力,使全省80
%以上的县达到综合服务县标准,形成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
持续发展的五个体系:一是以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目标责
任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三个一”领导体系;二是以“三查”和“
三大工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优质服务体系;三是以深化“婚育新风
进万家”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体系;四是以贯彻《陕
西省计划生育条例》及相关法规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依法管理体系;
五是以“三结合”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
“以人为本”四个字首次写入陕西计划生育创建活动的方案文本。
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这是一次精神的提升、观念的转变,在更高的
层面上,对陕西的计生工作以及计生人的文化素质、执政能力、管理
水平,都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这一时期,几个新鲜的名词进入人们的视野。
第一个词是“婚育新风进万家”。90年代,延安市有计划地组织
引导广大妇女走出家门,投身经济建设,把宣传教育与落实各项优惠
政策相结合,与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相结合,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
结合,丰富了宣传教育的内涵,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1998年
10月,国家计生委在延安召开了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座谈会,开
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依托社区、面向家庭,建设社会主义生育文化的
“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一时间,婚育新风宣传栏、图书角、生育文化大院如雨后春笋般
出现;舞台和银屏上,弘扬婚育新风的艺术作品一展新姿。各地组织
的文艺演出小分队、自乐班,把发生在千家万户的感人故事、轶闻趣
事,编成戏剧、小品、相声,走镇串乡,赶集上会,让群众在妙趣横
生的情节里,酣畅委婉的唱段内、滑稽幽默的表演中,得到享受和教
益。
第二个词是“三结合”。1994年,国家人口计生委总结推广吉林、
辽宁和江苏盐城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引入利益导向的经验,开展以“把
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与帮助农
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的“三结合”活动。陕西从1995年开始启
动这项工作,每年从扶贫专款中划出500万元,帮助贫困地区计划生
育户率先脱贫致富。
朱绪堂曾任宝鸡市渭滨区晁峪乡计生办主任。他回忆,1999年,
得知上级分配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资金,他争取到了3000元。做
了市场调查后,决定全部买成花椒苗,挨家挨户送到槐树岭村30户计
划生育户家里,并请来技术人员搞培训。被他们帮扶的双女户李招花
种了4亩花椒,一年挣了5000元。在这个人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的山
村里,这可是一笔巨款!计划生育结出了致富的果实,让干部们信心
大增,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了。
第三个词是“生殖健康服务”。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
通过的《行动纲领》肯定了包括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安全孕产和性
健康在内的生殖健康概念。它的基础是男女平等,人的健康特别是妇
女权利是生殖健康的核心,生殖保健服务是实现生殖健康的手段,强
调服务对象的需求、参与、选择和责任是生殖健康的特点。
创建综合服务县期间,各地计划生育服务站流行“一卡通”服务。
在韩城,生殖保健服务卡“15元保一年”,群众只要掏15元钱,一年
之内,就可在计生服务站免费做B超、心电图、血压、肝功等10项检
查。服务项目从重点检查孕情,转变为妇女病普查等群众欢迎的服务
项目。
这些充满人情味的帮扶和服务措施,一改计划生育生硬刻板的形
象,都成为陕西创建综合服务县的题中之义,在全省广泛推开。
回顾历时5年的创建综合服务县的探索和实践,省人口计生委决
策者们感慨良多。他们认为:通过创建综合服务县,全省人口计划生
育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关键的一条,就是我们能够顺时而动,确
立新的目标,让“服务”二字渗透于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理念和行动,
使计划生育工作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生 机
我们迎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进入21世纪之后,沐浴着深化改革开放的阳光,陕西人口和计划
生育工作再一次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
好风借力——建立决策调控机制
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多次强调: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问题是
当代三大社会问题,其中人口问题处于主导、关键和核心地位。
2008年3月28日,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会议上,袁纯清再次重申: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把手工
程”。进一步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
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制。
近年来,这项事关从上到下,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各级党政
的重视和支持。
2006年,省政府将“全省总人口控制在3830万人以内、人口自然
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作为落实“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
的9项约束性指标中的首要指标。并把“乡村计划生育服务建设工程”
纳入重大工程项目中的新农村建设工程。
200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
明确要求建立健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与调控机制。研究制定和
出台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措施,要与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相衔接,形
成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
政策体系。
2007年,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先后三次研究人口和计划生
育工作。省委、省政府与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和省级12个相关部门
签订了2007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书,把人口自增率纳入
各设区市年度目标责任制中,作为考核各地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并
且在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列为“一票否决”
指标之一。
省政府将人口和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纳入了以“扩大公共服务,全
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为宗旨的八大惠民工程,并且按照人口和计划
生育工作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完善了省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
位的职责。
春风化雨——优质服务以人为本
2006年,在综合服务县成果基础上,陕西开展创建优质服务先进
县活动,提出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
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为目标,通过宣传教育、优质服务、利益
导向、综合治理,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的转变,促进
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伊始,陕西着力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省委、
省政府把这项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和“民生八大
工程”之中统筹安排。2005年以来,全省投入县、乡两级服务站改扩
建资金1.55亿元,相当于“八五”、“九五”十年投入基层服务站改
扩建资金的3倍,形成了以国债资金和省级资金为纽带,带动地方配
套资金的服务站建设投入新机制。截至2008年,全省已安排了87个县
级站和204个乡中心站项目,服务站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观。
各级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坚持“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方便群众,
服务上门”的方针,围绕“节育、生育、不育”,实施避孕节育优质
服务、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三大工程,强化查环、查孕、查病
“三查”服务。
如今,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那一抹温暖的粉红,已经成为百姓眼
里一道温馨亮丽的风景。
带给他们更多感动的是,在这里不仅能够享受到免费的计划生育
技术服务,而且即使足不出村,这里的技术人员,也会带着检查设备,
爬山涉水把优质服务和真情关爱送到他们身边。
今年7月11日,全省育龄妇女健康行动项目正式启动。省财政投
入1亿元,计划用两年时间,对农村20岁-49岁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
免费生殖健康检查,并建立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电子档案。
2008年10月9日一大早,在汉中市汉台区铺镇计划生育中心服务
站,前来检查的农村育龄妇女排成了长龙。这些面对黄土背朝天的农
村妇女,有的一生都没有检查过身体,有的连血压都没测过,今天听
说免费为她们检查身体,高兴得不亦乐乎。“这样的检查全面、详细,
不用跑路不收费,村专干早给我们宣传过了,农活再忙我们都要来…
…”一位手拿检查单正等着作乳腺扫描的妇女高兴地说。
惠风和畅——利益导向顺应民心
2005年阳春三月,当时的省长陈德铭、副省长潘连生,收到了一
封农民朋友写来的信。
这是安康市汉滨区晏真田等7位农民,代表首批享受农村计生家
庭奖励扶助的30户家庭,写给省长们的感谢信。
这30对当年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妇,今后每年每个人都将领到国家
奖励的600元。
他们在信中写道:做梦也没想到,庄稼人也能和国家干部一样拿
到养老金……共产党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实行计划生育的老百姓啊!
2004年,是我省自筹资金试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
度的第一年。省上规定,为每一位年龄达到60岁、符合奖励扶助政策
的农村人口,每月各补助50元。消息传来,大家欢欣鼓舞,作为特大
喜讯奔走相告。
计划生育政策推行30年,广大人民群众舍小家顾大家,作出了重
大牺牲和贡献。但是,他们当中的一些家庭,生活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和问题,迫切需要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奖励扶助制度的推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切拥护。普通群众表
达了对党、对国家的感激之情:“有了党发的钱折子,我们俩口每年
1200元,生活好多了。感谢共产党,感谢计划生育!”
5年来,全省已有6万多农村独生子女、双女户家庭享受到这一政
策,全省发放奖励金8642.62万元。
2007年11月29日,时令已经进入寒冬,但全省计划生育家庭却感
到了融融的暖意。这一天,全省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工作会议在西安召
开,一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开始启动实施。
省委、省政府郑重承诺,从2007年开始,在全省实施农村放弃生
育二孩家庭奖励、农村独女户家庭扶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在新型合
作医疗中的补助等政策,并在宝鸡、渭南、商洛三个市先行试点农村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制度。根据奖励扶助已建立的运行机制,采取
“四权分离”的运行模式,以“直通车”的方式,将奖励扶助金及时、
足额发放到计划生育户手中。
2008年2月,省人口计生委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民生八大工程
的总体目标,出台了今后5年的计划生育民生项目,将投入21亿元,
用于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
此外,陕西省还将对农村0至5周岁女孩的医疗费给予适当减免,
分期分批对农村独女和双女户女孩未考取高中和大中专的初、高中毕
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
同时推出多项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其力度之大,优惠之多,覆盖
之广,在我省计划生育史上前所未有。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计划生
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进一步建立。
这些奖励新政不仅力度更大,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普惠“之上凸
显“优惠”,让计划生育家庭成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优先群体,得
到了全社会的赞誉和好评。所有的感激感动感慨都深深地印刻在张张
幸福的笑脸中。
劲风疾吹——法制建设迈出新步
伴随着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法三规”的相继出台,计
划生育从“国策”走向“国法”,结束了长期无法可依的局面,开始
书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页。
2002年底,根据省情,省人大重新修订了《陕西省计划生育条例》
,把着眼点放在加强基层法制工作上,在行政执法、行政奖励、行政
许可、行政收费、行政处理和处罚以及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方面做
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具体规定,随后,颁布了《陕西省流动人口计划生
育管理办法》,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纳入法制化轨道。
几年来,省上相继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一法三规”、省《条例》
和《办法》的配套文件,基本形成了符合陕西实际的计划生育地方性
法规体系。同时要求,凡基层计划生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与村民规约,
与国家和省上法律法规不一致的,一律废止,停止执行,从而保证了
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一致性和权威性,保证了基层计划生育依法管理
的规范化。
各地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宣传资源和力量,利用报刊、电视、广播、
网络等媒体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四五”普法宣传月、科技之春宣传
月、法制宣传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等,向群众进行
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声势浩大的普法宣传,让人口法开始深入人
心。
群众高兴地说:过去,我们只知道国家要求我们计划生育,也只
知道超生要受罚;现在,我们不仅知道了在计划生育上的义务,更清
楚了国家对我们落实计划生育后的奖励优惠政策,我们可以理直气壮
地依法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了。
在送法于民的同时,全省还对各市、县、乡一把手、主管领导和
全体计划生育干部进行了扎实而又细致的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充电。
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全省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从主要依靠行政手
段管理走上利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理人口
问题的道路。曾经有一些干部担心工作起来有“法”没“法儿”了,
但从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看,在法制力量的推动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
作思路、工作理念、工作模式与工作机制都发生了变化,强迫命令等
粗暴的行政管理方式逐步被依法管理、优质服务等更加文明、更加人
性化的行政管理方式所取代,育龄群众依法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的自觉
性进一步提高,实现了转型期的平稳过渡,促进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事
业进一步发展。
悠悠卅载,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到稳定低生育水平再到统筹解决
人口问题,从三为主县到综合服务县再到优质服务先进县,陕西的人
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递进、
演化和提升,始终与中央的要求相一致,与陕西建设西部强省的步伐
相协调,与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相适应,走出了一条富
有陕西特色的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新路子。
下 篇:书写辉煌
30年风雨国策路,艰辛铸就辉煌。30年来,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
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趋势,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构建文明和谐陕西作出了巨大贡献。
30年少生人口1200万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省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由1970年
的29.28‰、22.48‰下降到2007的10.21‰和4.05‰,人口总和生育
率由1970年的5.1降至目前的1.7左右,全省累计少生1200多万人,相
当于宝鸡、渭南两市现有人口的总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到20世纪
末将我省总人口控制在3700万以内的目标推迟了4年。2007年全省自
增率为4.05‰,出生率为10.21‰,人口出生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
为资源环境减负
我省的总人口2005年末为3720万,但如果我们按1950年的1400万
的人口规模和24‰的自增率来推算,2005年应达到5159.71万;若按1
972年的2553.6万和21.83‰来推算,也应达到5207.73万。若按1950
年人口基数和增长率推算结果计算,我省目前的人均能源为1.708吨
标准煤、人均耕地0.81亩、人均GDP7122元,但2005年我省实际的人
均能源却是2.28吨标准煤、人均耕地1.12亩、人均GDP9844元。卓有
成效的人口控制使人口对于资源环境的压力明显减小。
对GDP的贡献率在三成以上
据有关专家通过对1986年的投资效益分析,我省12年间计划生育
总支出14亿元,少生孩子节约的抚养费高达1431亿元,计划生育所获
得的经济效益是实际投资的88.24倍。另据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
测算,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估计在13%以
上,对提高人均GDP水平及居民消费水平的贡献估计至少在三成以上。
“十五”期间,全省人口自增率低于全国2个千分点,经济发展
速度高于全国近3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在全国位次由21位提高到19位。
通过多年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出现了劳动力增长连续超过
总人口增长速度的现象。陕西省1982年劳动力人口数量为1802.82万
人,占总人口的62.37%;1990年达到2169.36万人,占总人口的65.9
7%。由于人口的惯性作用,第一、二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逐渐
成长为劳动力人口,使劳动力人口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到2005年达到
68.37%。
助推社会事业的发展
通过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我省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
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根据“五普”数据,每十万人中拥
有的大专及以上人数由1990年的1670人增加到2005年的5241人。受出
生人口变化的影响,“九五”以来,全省小学招生规模年平均以6.6
%的速度递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概
念的引入,查环、查孕、妇科常见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出生缺陷干预
工程和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的启动,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005年
的59.11/10万,婴儿死亡率为24.15‰,住院分娩率达到88.06%,人
口平均寿命提高到70岁以上。
婚育新风吹遍城乡
创建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县、优质服务县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深
化,领导重视、优质服务、深化宣传、依法管理、利益导向工作新机
制的确定和运转,“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的广泛开
展,对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对
引导群众改变“重男轻女”、“养儿防老”,走少生快富之路,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科学、文明、
进步的观念逐步形成,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越来越多。据不完全
统计,全省晚婚率已达60.3%,平均家庭规模从“四普”时期的4.07
人减少到“五普”时期的3.57人,2005年进一步下降到3.25人。
管理服务网络纵横三秦
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行政部门、服务机构、自治组织、群众团
体互联互通的管理服务网络。乡镇人口学校已达2100多个。80%的村
配置了计生村专干、中心户长。9个设区市建立了计划生育生殖保健
中心,107个县和1699个乡镇建立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全省计生
服务机构承担节育手术总量的比例逐年上升,目前已占到全省总节育
手术量的93.3%。建立了基本覆盖全省城乡的育龄妇女信息系统,17
45个乡级育龄妇女信息库全面建立,建立人口计生网站102个。省、
市、县人口计生部门机关普遍实行竞争上岗、轮岗交流、择优选拔。
事业单位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部分村级计生专干实行了
“公开招考、县管乡聘村用”等方法,优化素质,提高效能。
这支队伍,栉风沐雨守护国策,挥洒汗水服务百姓,危难时刻挺
身而上。抗击非典、抗击雪灾,抗震救灾……关键时刻,他们顶得住、
冲得上、过得硬。有灾情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流动服务车;有困难的
地方,就有我们的计生服务队伍,充分展现了计生干部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他们以责任和忠诚诠释了为国
分忧、为民解难的崇高使命,社会形象也得到了大的提升。在近年来
政风行风测评中,人口计生系统的群众满意率始终位居前列。
30年巨变激荡,30年进步卓越,30年成就辉煌。经过改革开放30
年的奋发努力和不断创新,我省人口计生事业已步入稳步发展轨道,
谱写了一篇篇精彩华章。展望未来,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
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人口计生队伍的拼搏进取,我省人口计生工
作必将铸就新的辉煌。
文/高虹 摄影/卢新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