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宁强创新学习实践载体增强科学发展实效 |
2009-04-30 |
|
“把学习成效体现
在思想解放、工作创新和改善民生上!”这是宁强县在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向全县党员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该县坚持在学习
中创新载体、在实践中务求实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工作强势推进。
在实践中丰富载体。“弘扬抗灾救灾精神、加快突破发展、切实
改善民生、科学重建美好家园”,是宁强县委确定的全县学习实践载
体,以此为统领,全县85个参学单位紧密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符合
自身特点的实践载体。县纪委以“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
为实践载体,县公安局把活动载体确定为“创一方平安,服务灾后重
建”,地震重灾区广坪镇则以“破解难题,重建美好家园”为活动载
体。丰富多样的实践载体,使全县学习实践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
县情,做到学习实践与当前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以学习促作风转变。坚持把学习贯穿始终,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各
级党员干部的头脑。广泛开展了精读原著作、听专家讲座、作专题报
告、专题调研、撰写调研文章“五个一”的学习活动和破解“六大难
题”的调研活动;进行“三对照三检查”,即对照科学发展要求检查思
想认识、对照工作要求检查能力水平、对照群众要求检查纪律作风;
通过网络、发意见建议书等形式开展“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
民”和“走访基层干部,走访普通群众,访民主人士”的“三问三访”
活动。这些学习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的改革意识、创新意识、进取
意识、科学发展意识明显增强,部分干部中的平庸守旧、懒散浮躁作
风得到转变,发扬“5加2”、“白加黑”的天津精神,全县各级干部
不分昼夜节假日聚精会神抓建设,近千名机关干部长期驻扎乡村帮助
农户重建家园。
在发展中体现创新。在充分调研和聘请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科学
规划灾后重建,把创新体现在产业园区建设、矿业经济、支柱产业培
育上。县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等一系列意见措施。抓
住天津援建机遇,规划并开始建设占地2.7平方公里的高寨子绿色产
业园区;围绕做强矿业经济制定了灾后重建工业布局规划,优化工业
结构;注重挖掘特色,培育壮大茶、畜、药等特色支柱产业,以特色
促发展,在科学发展中提升特色。
在工作中谋福百姓。针对灾后重建建材、技工、资金短缺,县上
派出3名县级领导20余名工作人员远赴咸阳、渭南等地调回机砖3亿块、
水泥1.3万吨,组织外地建筑技工3000余名,及时下拨灾区人民建房补
助资金3.4亿元,协调信贷资金2.3亿元,筹集并发放棉衣棉被近10万
件,力保全县2万余重建户温暖过冬。县水利局在学习活动中全力推进
民生工程,48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基本完成,共解决2.09万人饮水困
难,32处重建集中安置点供水工程步伐加快。县城建局抽调50多名技
术人员到乡村现场指导农户重建,为受灾群众节约开支24万元。目前,
以“解民忧、助民富”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正在全县各级干部中蓬勃开
展。
|
|
|
|
|
|